5月5日,在位于吴桥县曹洼乡前李村的恒智达家庭农场,上班的农民一边干活,一边有序地穿梭于各个基地之间。正抱着秸秆儿走向肉牛育肥基地的农民老张说:“我们每次干完活儿,都会把废弃的东西规整好,转移到其他用得着的基地。”
农场主徐志恒向笔者详细介绍了农场的“循环模式”。他说:“秸秆儿用于肉牛养殖,养殖产生的粪便可以为沼气池提供原料,沼气池产生的沼气供村民使用,剩下的沼液是优质农家肥,用于种植粮食和果树。这种循环方式,既省掉了一部分买肥料的钱,还天然无污染。”
参观了核桃、洋葱、小麦等种植基地后,在徐志恒的指引下,笔者来到了一片特殊的种植基地,工作人员正在将混合了羊粪、牛粪、草木灰等原料的肥料用于基地上的农作物。“这种施肥方式是中国农大一位教授提出来的,这些原料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要好于市场上购买的化学肥料,我打算利用这片地来试验一下。”徐志恒介绍,这片地共100亩,是中国农大曹洼试验站在农场里设立的小麦新品种对比实验田,用于高效节约型种植方式的试验。
2013年5月,徐志恒成功圆梦,恒智达农场升级为沧州市首家家庭农场。“以前,很多到城里打工的农民,一到农忙就得往家赶,最后种粮赚的钱都不一定赶得上误工的钱。土地流转后,大规模种植的方式可以大大提高种粮效益。另外,外出打工者的家属来我们这里上班,他们就可以安心在外打工。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儿。”目前,农场已成功流转土地近1000亩,吸纳了50多名农村剩余劳动力,辐射面积达1000余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