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斌,男,1972年10月出生,海兴县公安局赵毛陶派出所教导员,是一名普通的基层民警。2007到2012年连续5年被海兴县公安局评为先进个人;2010年因工作成绩突出被沧州市公安局评为优秀警务区民警、命名为十大调解能手;2011年被省公安厅命名为河北省公安机关十大调解标兵称号。经上级公安机关批准,他所在的郭桥警务室已经以他的名字命名为刘永斌警务室。2012年5月被授予“全省优秀人民警察”称号,共立个人三等功三次。他的事迹被中央电视台制成专题片于2013年5月17日、8月3日在央视社会与法频道播出。2013年12月被评为河北省第二届范党育式公安民警并荣立一等功。3月21日,记者一行来到海兴见到了刘永斌,倾听他讲述自己工作中的那些事儿。
一双布鞋遍乡村,热心民警赢民心
2006年,刘永斌由部队转业分配到海兴县公安局张会亭派出所郭桥警务室,由一名军人变为一名普通的公安民警。他的辖区在海兴县最南边,号称“鸡鸣两省,犬吠四县”,面积22平方公里,有12个行政村,辖区2860户共1万余人,是个出了名的治安乱点,纵火、盗窃、抢劫等案件时有发生。
从军15年的刘永斌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丝毫没有沮丧,相反却激发了他干工作的热情。说干就干!在郭桥警务室的头3个月,为方便走路,他整天都脚踩一双略显陈旧的黑布鞋,挨家挨户地进行情况摸底,短短几十天就跑遍了辖区的所有村子,完成了2860户的情况调查。为了熟悉人口信息,他还每天对照网上的照片等信息情况进行逐户、逐人的熟悉,对每家每户的基本情况做到了“一口清”。
在农村长大的刘永斌最知道底层百姓的辛苦,心怀最朴素的爱民之情,看到他们遇到难事就不由地想为他们做些什么。有一次,刘永斌在走访中得知东王村的一个叫董海正的群众遇到了一件难事。原来,他儿子董昭明2004年考入武警学院,那时户口还没有录入微机,现在部队要办理军地两用身份证,需要他们公安机关核实身份证号码,可当时户口已经迁出无法核对,董海正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刘永斌问清楚董海正儿子的电话号码,立即打电话联系了在广东湛江上学的董昭明,让他把一代身份证复印件用传真传过来,在核实无误后到县局户政科盖了章,随后又自己花了23元钱把表格寄给了董昭明。通过这件事,董海正很感动,逢人说:以前他对警察有误解,现在才知道人民警察是真给老百姓办事啊!
这样的事刘永斌做了很多。时间久了,辖区的村民都认识了这个爱穿着布鞋到处跑的热心民警,大伙也都形成了共识,那就是“有事儿就找大老刘”。村民要是家里包饺子,都会热情地招呼“大老刘”留下吃饭,他已深深走进了老百姓的心窝,成了老百姓的“贴心人”。在他的辖区里,如果你说“刘警官”,大家可能不知道你说的是哪一位;但是一提“大老刘”,大家伙就全都知道了。
刘永斌深知,要想辖区群众安居乐业,以上工作只是基础,更重要的是减少和遏制发案,不然说的再好,也得不到群众真心的拥护。在农村长大的刘永斌,知道大喇叭的特殊作用,开会、传达上级的精神,简单却很实用。他到任伊始就在警车顶上安了个大喇叭,一天到晚用它发布预警信息、介绍有关案例、宣传防范知识。在张会亭派出所的几年里,辖区没有发生过火灾等治安灾害事故。村民们说,大家整天听着大喇叭的宣传,大人小孩都耳濡目染,这招确实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