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沧州频道>>县区新闻

国家级生态村 留下记忆话乡情

http://www.hebei.com.cn 2014-01-07 18:22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小时候,乡情是停放在院子里的牛车和辘轳,随手就能触摸到的机理,停留在儿时的记忆里;长大后,乡情是奶奶有意无意地几句喃喃细语,淡淡的情思,试图在只言片语中,找寻心中残留的村庄印记;而现在,乡情是民俗展馆里的件件陈列,轻抚藏品,触动记忆,解封情怀。

  隆隆冬日,带着儿时留下的村庄记忆,记者一行来到东光县小邢村寻觅乡情。这里有一座记述小邢村近几十年发展脚印的民俗展馆,收藏的近百件农家老物件均来自当地村民捐献。

  小邢村距离东光县城只有2.5公里,全村有160户、560多人。村民全部搬入新居,建设工业园区,设立养殖小区,规划生态采摘园、农家乐。村庄面积1300多亩,拥有大小企业60余家,全村人均年收入能达到1.7万元,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并于2013年成为“国家级生态村”。

  步入民俗展馆,仿佛走入一座时光隧道,带你了解小邢村的“前世今生”。

  在原址旧貌区,织布机、耕锄、石磨、牛车……近百件村民捐赠的农家老物件,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磨盘前,两三个孩子使出了浑身力气试图推动眼前的这个家伙;磨刀石前,他们又用稚嫩的嗓音叫唱着:“磨剪子喽,镪菜刀。”带着孩子们一起过来的刘大娘笑呵呵地说:“这里的每一件物件,都能让俺们想起以前的日子。民俗展馆免费开放,平时带孩子们来转转,让现在的孩子们了解老一辈人曾经的生活,两下一比较,更能体会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在一间按照50年代农家复原的房子里,摆放的尽是曾经最为常见,如今却难寻踪迹的农家摆件。推动那扇木门,原本漆成黑色的门钉早已在时光的打磨下,露出了本来的光亮。这扇家门的背后,珍藏的又会是怎样的一段段陈年往事?

  摇动炕头上的老旧纺车,“吱吱呀呀,吱吱呀呀……”在点点烛光的映衬下,这一刻,纺车似乎成为了一台捡拾记忆的放映机——年迈的母亲盘腿而坐,转动着纺车,不时转身看看吸吮手指的女儿。她是否想象得到,若干年后的今天,当初吸吮手指的女儿已长大成人,她学着妈妈曾经的样子转动纺车,回忆过去。忽然间,这台纺车似乎有了穿越时空的神奇魔力。

  农业发展区和工业发展区,集中展现了在国家农业、工业发展背景下小邢村的历史变迁。引进先进种植养殖技术,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依托自身交通、地理位置的优势,将国道两侧的非耕地规划成为工业园区,吸引企业落户,发展工业。到如今,小邢村形成了以铸造、包装机械、铁粉加工为主的三大支柱产业,小邢村近400多名剩余劳动力在这里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农业稳固,工业发展,小邢村村民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在同步前进,民俗展馆的文明生活区,记录着小邢村村民们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正在民俗展馆里参观的村民赵俊贞指着墙上的展牌,向记者介绍:“每到节日,俺村都会组织文艺活动,村民搬进楼房后,不少人用不习惯电饼铛、电饭锅这些现代厨具,俺们村为此举办了一场厨艺大赛,村民聚在一起切磋厨艺、品尝美食,更在这一过程中学会了使用家用电器;最有特色的还得数俺们村的春节联欢会,到现在已经连续举办了十多年了。‘百姓故事百姓演,百姓表演百姓看’,人人都有拿手绝技,个个都能上台表演,其中不少人更因此走上了东光县的春晚舞台。”

  2009年,成为省级新民居示范村,2010年,着手启动新农村建设工程,短短几年时间,居民小区设施日益完善,学校、幼儿园一应俱全,小邢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对于未来小邢村的模样,谋划区给了我们答案——发展乡村旅游。“俺们准备发展一批特色果蔬采摘园,打造富有浓郁乡村特色的‘开心农场’和‘农家乐’,让城里人体验农家劳动的乐趣。其中的一部分基础设施已经建成,用不了多久,俺村就能以乡村旅游景点的面貌示人啦。”小邢村党支部书记邢荣民说。

  民俗展馆以小见大,让人们更加直观地了解祖辈们生产生活的情景,同时也了解村庄的发展历程。展馆中的每一件老物件,都是一种情怀,更是一代代小邢村村民从贫穷走向富足的集体记忆。

  “在村庄发展过程中,老房子、老街道都被夷为平地,那些曾经随处可见的东西都不见了踪影,俺们一下子和过去的生活脱离了关系,好像曾经的家园离俺们越来越远了。”邢荣民告诉记者,“收集这些老物件,建立民俗展馆,不单单是为了怀念过去,更希望人们能以此了解过去的小邢村,激发前进的斗志。”

  -记者感言:

  建设有“魂”的美丽乡村

  2013年底,在北京举行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化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这说的是自然层面,而记得住乡愁则属于心理层面。

  村庄发展过程中,如何保留村庄记忆,赢得村民的集体认同感,小邢村建设民俗展馆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原有的农村文化势必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具有典型文化意义的民间器物面临流失。这些器物往往承载着几代人的集体记忆,把这些在现实生活当中已经难以见到的器物收集起来,让后人更加直观地感受了解传统民俗,更有利于教育引导人们了解家乡,热爱家乡。

  村庄建设要与时俱进,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历史脉络,打造集体记忆,这样,方才有利于凝聚力量。

  对于故乡的思念,往往落脚于村边的一株柳树、几朵桃花或是成片麦田,因为这些具象的背后,往往凝结着某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农村面貌改造提升,不应只是简简单单地拆了建、建了拆,在基础设施改造的同时,重视文化的积淀与传承,有魂的“美丽乡村”,才更能让人们感受得到惬意。

关键词:东光,生态村,乡情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 沧州日报
责任编辑:董传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