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沧州频道>>县区新闻

记者探访大运河东光段 村民称要自发保护运河

来源: 长城网 作者: 李全德 赵宝明 康立江 2014-06-24 16:22:32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矗立在运河边上的世界遗产中国大运河纪念石碑。李全德 摄

大运河·谢家坝石碑。李全德 摄

  长城网沧州6月23日电(李全德 赵宝明 助理记者 康立江)大运河是中国东部平原上的伟大工程,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建筑,作为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由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及浙东运河组成。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东光连镇谢家坝因榜上有名,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2014年6月23日,记者一行走入此次申报的典型的河北河道段落之一,“两点一段”的沧州东光县谢家坝。运河岸边凉风习习,没有炎夏那样的闷热,几位垂钓爱好者在悠闲地钓鱼,不远处几位渔民正在撒网捕鱼,运河岸边一群群的羊儿在啃着青草,由于运河长期没有行水工程,运河部分段露出河床,河床长满了青草,成群的山羊分布成片,白云一般的羊群点缀着绿色草地,两岸的庄稼郁郁葱葱。一片“风吹草低现牛羊”的美好景色。

  东光县文广新局文保所所长李天峰介绍,八年前国家就开始申遗,到了2014年6月22日10时许中国大运河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大运河”作为文化遗产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此次申报的典型河道段落和重要遗产点中有河北的“两点一段”——沧州东光县谢家坝,就是记者看到的这段运河。

大运河·谢家坝。李全德 摄

羊儿尽情地吃青草。李全德 摄

  在李天峰的指引下,记者来到运河底岸河床处,看到称为“糯米大坝”东光连镇谢家坝,根据岸边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纪念碑文显示,连镇谢家坝位于沧州东光县连镇、南运河东岸,建于清末民初,坝体长218米,厚3.6米,高5米,总建筑面积1175平方米,因为南运河段沧州段多弯道,因此致使险工险段多,连镇谢家坝段是最危险的坝段,历史上河水经常在此决口,肆虐的洪水直接威胁着东岸百姓的生命,清朝末年,连镇一谢姓乡绅带头捐资,从南方大量购进糯米,组织人力用糯米熬汤,再将白灰与泥土用糯米浆混合逐层夯筑,采用了糯米浆拌灰土这一中国建筑中古老的工艺建造而成。因谢姓乡绅捐建故名谢家坝。大坝筑成后再也没有出现过决堤溃坝之事,一直沿用今日。

  看到有记者拍照,一位放羊的老农民和记者攀谈起来。谈起东光连镇谢家的“糯米大坝”,周边的百姓感到很自豪,特别在听说申遗成功的消息后更感到骄傲,连镇谢家的“糯米大坝”位于连镇五街六街交界处,周边村子对申遗成功的大运河信心百倍。由于时代原因大运河部分河段没有水,使得这条河失去了以往的雄阔和生机,村民们相信国家肯定会增强对运河两岸的投资力度,更好地改善两岸人民的生活水准。“既然是文物,那就要好好保存,但不能光靠政府,大家自发地保护、爱护运河环境就是对国家文物的支持。”村民说。

  东光县文广新局林永正局长介绍,为保护国家古文化遗产,近年河北省文保部门按当年工艺对大坝进行修补,2012年用糯米工艺对谢家坝夯土险工进行修缮保护,坝体采用原来的工艺,三七灰土加糯米浆夯筑而成,耗用百余袋糯米。国内外考古界的专家认为,谢家坝是中国考古的一个重大发现,再现了中国近代在漕运水利设施中夯筑的先进工艺。

  在高修补大坝的同时,还要把运河岸边的垃圾控制好,不能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在大坝边上修建了一个垃圾池,用来收集各种垃圾和生活废水,“你看岸边的垂钓者和运河里面的渔民,全都证明这河干净,没有受到污染,这也是为了以后运河行水而做的准备。”林永正说道。

关键词:大运河,东光,糯米大坝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责任编辑:刘延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