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沧州频道>>服务三农

探访沧州“渤海粮仓”:盐碱地种出丰产粮

http://www.hebei.com.cn 2014-03-07 11:21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在“渤海粮仓南皮万亩规模示范区”里,上千亩的农田连在一起。崔涛摄

中科院南皮生态农业试验站的工作人员正在做试验。崔涛摄

刘小京正在展示中科院南皮生态农业试验站承担科研任务和取得的科研成果。崔涛摄

  初春时节,天气还有一丝寒冷。在“渤海粮仓南皮万亩规模示范区”里,上千亩的农田连在一起,从裸露的土地上仍可以看到点点“白碱渍”,昭示着这片土地并不肥沃。但绿油油的麦苗却茁壮而又顽强的生长着,显得生机勃勃,透出一股喜意。

  世代务农的南皮县白坊子村村民白普才谈起去年的收成,笑得合不拢嘴,“小麦亩产1000多斤,产量一年比一年高。”

  中国是人口大国,人口占全球五分之一,而耕地面积却不足世界9%。如何保障粮食安全一直是中共领导层关心的问题。2013年12月10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2014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之后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再次强调了粮食安全问题,形象地以“中国碗必须装中国粮”来强调坚持粮食自给。

  2013年4月,科技部、中国科学院联合环渤海河北、山东、辽宁、天津4省(市)启动了“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在环渤海低平原区建立一批粮食增产增效示范区,旨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区域现代化农业发展。2月27日,中新网记者走访了沧州市的“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项目,“中国碗装中国粮”在这里得到了集中体现,大片的中低产农田和盐碱地被利用起来,种植抗旱耐盐小麦品种,实现了粮食的显著增产。

  荒地变粮仓——中低产田的丰收

  52岁的白普才家住沧州市南皮县乌马营镇白坊子村,谈起以前村子的收成,白普才叹了口气,“前几年,谁愿意种地啊,白给都不种。”

  白普才说,白坊子村土地贫瘠,农作物产量一直不高,以前村民种地都是看天吃饭,一年下来根本收不了多少粮食,“小麦亩产才二百公斤,不够维持生活的。”

  2009年,白坊子村的土地成为中科院南皮生态农业试验站的实验区。2013年,“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启动后,白坊子村又被划为该工程的千亩核心示范区。

  据白坊子村党支部书记白普青介绍,自从改种了中科院提供的“小偃81”和“小偃60”小麦品种,应用先进的耕作技术之后,白坊子村小麦平均亩产450公斤,玉米亩产600公斤。

  白普才说,他承包了村里几十亩地,以前这些地都是村民们不愿意耕种才交给他管理的,现在这些地都成为村民眼里的“香饽饽”,大家都抢着种,“我又还回去不少地,现在还剩27亩地。”

  白普才算了一笔账,他承包的27亩地,按一年种两季庄稼,小麦亩产450公斤,玉米亩产600公斤,除去成本和自家口粮外,一年农业纯收入将近3万元。

  这种情况在沧州市不是个例,中低产田的增产正蓄势待发。

  据沧州市科学技术局局长龚金港介绍,沧州市目前已经在南皮、海兴、黄骅3个县市建立了精品示范区,2014年将在吴桥、东光、盐山、孟村、沧县、泊头、青县等7个县市建立示范区,利用科学技术突破制约区域粮食增产的水、肥、土、种的限制,实现中低产田粮食的增产。

  科技的支撑——中低产田的春天

  “这是咸淡水混合灌溉装置,利用相对丰富的浅层微咸水替代部分深层淡水对小麦进行灌溉,对缓解区域地下水资源严重超采有重要意义。”在“渤海粮仓南皮万亩规模示范区”,刘小京指着麦田里的灌溉装置说。

  刘小京是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研究员、中科院南皮生态农业试验站站长,从2008年开始,他就带着中科院的科技人员进行关于盐碱地的改良以及微咸水灌溉、冬季咸水结冰灌溉的研究。

  中科院提供的数据显示,在环渤海地区的河北、山东、辽宁、天津4省(市)中,有4000多万亩的中低产田和1000多万亩的盐碱荒地,增产潜力巨大。在刘小京看来,中国现有18亿亩耕地,要想靠增加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十分困难,必须把目光放在大量的中低产田和科技创新上。

  在试验站的院子里,一个个水泥砌成的长方形池子是用来测量小麦耐盐碱性的盐池。在试验站的实验室里,工作人员正在忙着做试验。刘小京说,科研人员不仅在站里工作,更多的时间花费在试验田里。

  “我们和专业的农业合作社合作,在试验田中实行集约化统一管理,种子由试验站统一提供,耕种由专业农业合作社统一管理,再利用试验站研究出来的灌溉、培肥等技术,大幅提高了中低产田的粮食产量。”刘小京说。

  刘小京说,粮食增产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使用了抗逆性高的“小偃”系列小麦品种,这个品种是由小麦和偃麦草杂交而来,耐盐碱性高。该品种由曾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科院院士李振声先生培育出来,之前在陕北种植效果显著,现在引种到沧州推广种植。

  据刘小京介绍,粮食增产的另一个因素是将中低产区的棉田改成粮田,在靠近渤海的不产粮食的盐碱地上种植棉花,这样扩大粮田的面积,再利用合理的灌溉、培肥技术,保证粮食的增产。

  刘小京向中新网记者展示了该实验站取得的科研成果。如盐碱地改良利用、中低产田快速培肥、微咸水安全灌溉与雨水高效利用、冬季咸水结冰灌溉、暗管排盐、棉田增粮等技术。这些技术也让中低产田的增产变得触手可及,为“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提供科技支撑。

  粮安天下安——“渤海粮仓”的重要意义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对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13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60193.5万吨,比上年增加1235.6万吨,增长2.1%,粮食产量实现创纪录的“十连增”。但耕地问题、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资源约束日益突出。中国农业部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曾衍德曾表示,未来一个时期,中国粮食需求仍将呈刚性增长趋势,据测算,每年因人口数量增长,包括城镇人口增长,粮食需求增长超过100亿斤。

  那么,如何确保中国的粮食安全?对此,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曾表示,立足国内保证粮食的基本自给,这是一个长期方针。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而且自己的饭碗主要装自己生产的粮食。要保持粮食、特别是谷物有比较高的自给率。

  关于“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刘小京认为其意义重大。据刘小京介绍,该项目最初是由李振声院士提出来的。李振声院士经过多次调查研究后认为环渤海低平原区增产潜力巨大,到2020年有增产100亿斤粮食的潜力,因此提出了建设“渤海粮仓”的设想。

  “2012年我国进口粮食总量达6000多万吨,相当于利用了国外6亿亩耕地的播种面积,一旦国际局势不稳,势必影响我国粮食安全。因此,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任务依然艰巨。”刘小京说,从发展现代农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实施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渤海新区,粮仓,盐碱地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 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董传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