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骅承接北京产业转移“共振”带来共赢
落地实现“共振”—— 有了我要的“干净高端”,还要有你要的“升级改造” “我们在开放上属于后发地区,后来居上依靠什么?要靠干净高端的项目。”这是沧州市委书记焦彦龙对产业承接的要求。 而“干净高端”,也正是北汽搬迁的原则。 3月28日,在北汽黄骅基地冲压焊接联合车间内,灵活自如的机器人在面积狭窄的机械接口处涂抹焊接。菅侠告诉记者,不同于原厂的是,机器人将成为北汽制造汽车的主力。在喷涂车间12台喷涂机器人上岗,将负责给汽车车身喷漆,在总装车间20台机器人将负责组装汽车部件。 菅侠说:“机器人的优越性不只是简单地取代人工,而是在工作强度、制造精度、生产效益、质量稳定方面,都可以达到人工无法企及的程度。类似这样的全自动设备在工厂中约占30%,数字看起来不大,却要遥遥领先于许多国内企业。面对市场竞争,我们不得不升级生产工艺。” 看得出来,北汽落户黄骅并不是一次简单的搬迁,而是一次全新的升级改造。 在北汽生产车间内,越野、轻卡、轻客等多种车型纷纷下线,令人目不暇接。“黄骅基地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产品线,在这里北汽开发了全系列产品。”陶德权介绍,北汽集团(黄骅)汽车产业基地是北汽集团在华北地区最重要的综合性汽车产业基地。该基地实际是北汽集团在原来顺义生产基地10万辆产能的基础上,进行的技改和扩能建设。 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身,无疑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关键。在菅侠看来,这次北汽制造外迁黄骅,是企业重新布局市场的重要步骤。“北汽集团去年投用的北汽研发中心也将部分移至黄骅,为企业开发新产品投入充足的技术力量。” 要素变“留”为“流”,项目变“生”为“升”。北汽与黄骅的合作,在项目落地中实现了双方发展需求的共振。 “共振”带来共赢—— 搬来的不只是一个汽车厂,而是区域内产业的合理分工 3月28日,北汽制造人力资源部经理王黔北好不容易抽出时间接待了我们。王黔北每天的工作就是接待前来报名的就业者,火热的报名现状有些出乎她的预料。 “你看,报名的员工中有很多高层次的人才。不久前,北汽黄骅基地刚刚完成一场招聘面试,前来面试的80多人中,不乏来自武汉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的高学历人才。有一位美国福特汽车的博士前几天打电话询问情况,还有很多大学本科生、留学生都希望到这里来工作。”拿着这些人的简历,王黔北面露喜色。 在北汽给黄骅带来更多优秀人才的同时,黄骅也在给北汽带来欣喜。 目前,位于黄骅的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成立了两个以北汽命名的专业班,专门培养北汽需要的技术人才。“这很好地解决了企业用工的担忧。”菅侠表示,“北汽黄骅项目一期用工量在4500人左右,项目全部建成后,用工量将达7000人”。 人才实现共赢,产业发展能否共赢呢? 多年来,汽车改装和零部件制造销售已成为黄骅市的重要产业,目前已有企业200多家,并形成了昌骅、宏泰等一批规模企业。然而,缺少龙头整车制造企业、企业关联度不高一直制约着黄骅汽车产业的发展。 北汽黄骅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 “北汽制造配套生产企业有700多家,落户黄骅后就带来了几十家。同时,北汽黄骅项目未来还会采购中钢的产品,逐渐实现原材料采购生产本土化,这也将有效带动当地相关企业转型升级。”黄骅发改局副局长穆忠新表示。 贾兆德告诉记者,北汽集团落户黄骅,不单单是占地、盖房、做项目,更是给黄骅整个汽车装备制造业发展带来了一个历史性的机遇。 目前,黄骅市成立了汽车产业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围绕把205国道三期绕城20平方公里的带状区域,打造成为以“整车制造为龙头、专用车制造为龙身、汽车零部件为龙尾、汽车贸易物流为血脉”的汽车产业园区。 “至2015年实现汽车产业产值355亿元,至2020年实现汽车产业产值1000亿元,至2030年实现汽车产业产值2000亿元。进而把黄骅从汽车产业华北重地培育成为一个国际知名汽车城。”对此,贾兆德信心满满。 而在北汽看来,依托黄骅产业基础,北汽黄骅将打造集整车生产、出口改装及转包、零部件生产、整零物流、研发试制、汽车及零部件贸易等功能于一体的基地,北汽制造的产能将从年产10万辆猛增至40万辆,实现年产值400亿元的目标。 人才、资金、信息、技术……在黄骅承接北汽产业转移过程中,生产要素的流动正带来黄骅区域经济的整体提升。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也在要素流动中,找到了自己的发展空间,促进了区域内的合理分工。 这,就是共振的力量。 |
关键词:沧州,黄骅,共赢,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