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县区分站:
当前位置: 本网动态

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沧州故事 | “六年前我成了沧州媳妇”

来源: 长城网  作者:
2024-02-22 10:36:00
分享: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董肖飞 崔上

  “我来沧州9年了。”

  “当过设备管理员、设备主管,现在是一名能源工程师。”

  “6年前我还成了沧州媳妇。”

  十年前,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正式提出,十年来,位于渤海之滨的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作为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外迁的重要承接地,通过实行“企业在河北、监管属北京”跨区域监管机制,积极吸引北京医药企业落地的同时,也改变了很多普通人的生活。北京女孩张楠楠,就是这座现代化生物医药产业园拔地而起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今年33岁的张楠楠,是地地道道的北京顺义女孩,2015年,她所在的公司北京金城泰尔制药顺应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东风”,将原料药生产基地落户到了位于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内,她也抱着“青年人唯有奋斗才有收获”的想法,跟随企业当了第一批来到沧州分公司的员工。

  “这些年,感觉最大的变化就是自己扎根这里,还成了咱沧州媳妇。”谈及一路走来最大的感受和变化,张楠楠笑着告诉我们,2018年,她和海兴县的同事李长华走进了婚姻殿堂,这几年,两人通过努力,还在公司不远处买了房,如今和公婆孩子生活在一起,一家人其乐融融。

  “现在出行也比之前便利了,家门口还新建了高速,回娘家特别方便。”张楠楠告诉我们,9年前,自己刚到这的时候,不仅办公地点是临时搭建的,周边就连商店和餐馆都很少,相比于北京的高楼大厦和热闹街道,自己很不适应,如今,家周边和园区的配套设施越来越完善,生活质量也越来越好。

  10年来,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发展迅速,已形成了医药特色产业集群,来这里扎根的北京人也越来越多,张楠楠的奋斗历程也逐渐驶上了快车道。

  “来这以后,公司发展得非常好,生产规模扩大了4至5倍,我也从一名设备管理员成了能源工程师。”张楠楠说,以前她们公司生产的原料药品种比较单一,来到这边后,用地指标得到了充分的满足,生产规模扩大了,原料药的种类也增加了很多。

  谈及更多原因,她告诉我们,离不开当地政府的贴心服务。园区为了给落地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更多科技支撑,引入了南开大学的技术研发力量,建设了南开大学—沧州渤海新区绿色化工研究院等五大创新平台,以前企业的药品送检可能还要跑北京天津,现在不出园区就解决了,很方便。

  “这种贴心服务还有很多。”张楠楠说,“我以前负责设备管理工作,有一次,车间工人跟我反映蒸汽压力比较低的问题,我就立即向园区的相关部门说明了情况,没想到园区工作人员得到消息后马上通过远程设备为我们解决了问题。”张楠楠介绍,以前在北京的时候,公司需要自己烧锅炉供蒸汽,来到这里后,园区给企业提供的设备比较完善,蒸汽水也统一供应,使用起来方便、安全,也减少了他们的工作量。

  “生活和工作都变得越来越好,现在来这的人越来越多了,园区也越来越热闹,走在园区的小路上,我常常会收获满满的自豪感,感觉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对的。”张楠楠说。

  谈及未来,她满怀激情地告诉记者:“以后我会继续在这片土地上奋斗,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关键词:沧州,京津冀,协同发展,安家,北京女孩责任编辑:董肖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