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县区分站:
当前位置: 沧州发布

沧州市举行盐碱地综合利用新闻发布会

来源: 长城网  作者:吴浩
2024-04-25 20:30:02
分享:

新闻发布会现场。长城网•冀云客户端 实习生 马丽雯 摄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4月25日讯(记者 吴浩 实习生 马丽雯)今天上午,沧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盐碱地综合利用新闻发布会。全程实录如下:

  沧州市委宣传部对外推广和新闻发布科 官学妍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欢迎出席沧州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邀请沧州市农业农村局二级调研员、新闻发言人王九生先生,沧州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高鹏先生,沧州市农林科学院副院长黄素芳女士,向大家介绍全市盐碱地综合利用工作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

  下面,请王九生调研员进行发布。

  沧州市农业农村局二级调研员、新闻发言人 王九生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好!首先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盐碱地综合利用工作的关心与支持。下面我就全市盐碱地综合利用工作情况进行简要介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沧州市坚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重要指示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提升盐碱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以试点建设为引领,以平台建设为支撑,全力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大文章,迅速打开了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的新局面,目前已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

  一、强化组织推动

  市委、市政府把盐碱地综合利用作为全市“三件大事”之一予以推进,明确了建设全国领先的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示范区的发展定位,确定了建设“一基地、一园区、四体系、多样板”的重点任务,“一基地”即创建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旱碱麦特色产业创新基地,“一园区”即创建渤海新区黄骅市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四体系”即建立健全以旱碱麦为重点的盐碱地特色农作物育种、种植、推广、加工体系,“多样板”即建设8个盐碱地综合利用样板。制发了《沧州市旱碱麦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5年)》等系列文件。市委、市政府已召开市委专题会议、市政府专题会议、工作专班会议等43次,实行周报告、月调度制度,已印发周通报56期,推动了重点工作的落地落实。“沧州”二字历史性写入中办、国办文件,在《关于推动盐碱地综合利用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支持河北沧州等地开展旱碱麦种植及产业化推广”,沧州已被列入全国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

  二、强化平台建设

  三个“国字号”平台已搭建完成,与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合作创建的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旱碱麦特色产业创新基地已于2月29日挂牌成立,旱碱麦育种联合创新中心、旱碱麦种植中心、旱碱麦推广中心、旱碱麦加工联合创新中心已建成并运行;与中国农科院合作创建的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与营养健康研究院(沧州)、绿色食品(绿色优质农产品)高质量创新发展全国技术中心已运行;6支入驻团队开展了旱碱麦加工利用、蔬菜水果饮料新产品研发等研究工作,已立项市级地方标准1项,申报专利3项。

  三、强化科技创新

  加强“以种适地”,新培育11个旱碱麦新品系已进入审定程序,新审定了沧麦18、泊麦20两个旱碱麦新品种;建立旱碱麦繁育基地6.15万亩,年繁种能力达到1.8万吨。育种体系,制定了《沧州市旱碱麦育种体系2024年工作计划》,组建了种质资源收集等5个专家团队,已调查种质资源204份,引进小麦品种资源125份,对15个遗传群体抗寒耐盐性进行调查。种植体系,制定了“一个规程、四类标准、七类关键生产技术、九个主攻目标”,绘制了旱碱麦绿色高产高效技术路径图,确定了35项主推技术规程,并将主推技术落实到20个百亩攻关田、9个千亩示范方、9个万亩高产片。推广体系,明确了重点推广的旱碱麦新品种、新机具、新技术和新的管理模式,组建了1108人的省、市、县、乡、村五级推广队伍,实现了7个县(市)、58个乡(镇)、878个旱碱麦种植村一村一名技术人员全覆盖。加工体系,4月25日,《沧州旱碱麦》地方标准通过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的专家审定,成立了由28家单位为成员的国家农产品加工产业科技创新联盟盐碱地农产品加工专业委员会,省级旱碱麦创新团队加工与品牌建设岗位专家已获批。

  四、强化示范带动

  国家旱碱麦农业标准化区域服务与推广平台项目3月4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已正式批复。渤海新区黄骅市作为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县,试点方案已报国家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渤海新区黄骅市、海兴县作为省级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县,其中2万亩旱碱麦标准化繁育、5000亩苜蓿—旱碱麦轮作等6个省级试点建设扎实推进。20000亩旱碱麦标准化繁育、5000亩苜蓿—旱碱麦轮作、3000亩冬枣种植等其他七个种植样板,正依时令按要求展开。全国盐碱地农产品加工与综合利用研讨会、中国土壤学会盐碱土专业委员会2023年度学术年会暨“加强盐碱地综合利用 推动盐碱地特色农业发展”学术研讨会相继在我市召开。

  五、强化产业发展

  2023年,全市100.2万亩旱碱麦获得丰收,亩产达到245.4公斤、总产达到24.5万吨,较上年分别增长22.1公斤和2.13万吨,秋播旱碱麦达到154.7万亩,种植面积扩大了54%,目前已经进入拔节期,长势良好。全产业链条不断延长,“黄骅旱碱麦”被列入全国“土特产”推介名单,5个旱碱麦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证书,“黄骅旱碱麦”区域公用品牌已获批,品牌发布会在北京成功举办。“黄骅旱碱麦”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请已通过国家第一轮审查。市级以上旱碱麦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到13家,年加工能力达到90万吨。同时培育了“黄骅苜蓿”“南齐茴香”“碱地梨”等多个特色农业品牌,盐碱地农产品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35亿元。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坚持目标导向,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勇毅前行,加快推动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全力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沧州落地生根、形成生动实践。

  沧州市委宣传部对外推广和新闻发布科 官学妍

  谢谢王九生调研员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记者举手示意,并通报所在媒体。

  记者:从刚才的介绍中,我们看到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旱碱麦特色产业创新基地已挂牌运行,请介绍一下我市建设旱碱麦特色产业创新基地的意义,谢谢。

  沧州市委宣传部对外推广和新闻发布科 官学妍

  请高鹏副局长回答。

  沧州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高鹏

  谢谢记者朋友,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首先,建设旱碱麦特色产业创新基地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盐碱地综合利用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2023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盐碱地综合利用的意见》(中办发﹝2023﹞44 号),要求提升盐碱地“土特产”竞争力,明确指出“支持河北沧州等地开展旱碱麦种植及产业化推广”。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重要讲话精神,感恩奋进,抢抓机遇,推动建设旱碱麦特色产业创新基地,为更高水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沧州力量。

  第二,基地建设有力推动了盐碱地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旱碱麦特色产业创新基地开展旱碱麦机理、品种选育、种植、农产品深加工等全链条研究工作,建立了“科研机构+专业化平台+企业”的创新模式,为沧州市盐碱地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强大的技术支撑。

  第三,基地建设加快推动了科研成果的转化落地。建设旱碱麦特色产业创新基地,有助于将沧州盐碱地特色产业融入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大局,在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的统一部署和支持下,协同承担国家和地方研发项目,促进科研成果优先在沧州落地转化,必将促进沧州乃至全国盐碱地特色产业科技创新水平快速提升。

  关于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沧州市委宣传部对外推广和新闻发布科 官学妍

  请继续提问。

  记者:刚才介绍了旱碱麦特色产业创新基地的建设意义,请问具体的建设任务和目标是什么?

  沧州市委宣传部对外推广和新闻发布科 官学妍

  请黄素芳副院长回答。

  沧州市农林科学院副院长 黄素芳

  一、基本情况。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旱碱麦特色产业创新基地是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设立的首个基地,2月29日正式揭牌。旱碱麦特色产业创新基地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营养健康研究院(沧州)和沧州市农林科学院牵头建设,中国农科院加工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华北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南皮生态试验站等14个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单位参与共建。基地下设旱碱麦、特色果蔬、特色农产品、盐碱水养殖4个产业创新中心,4个管理部门、2个支撑服务平台和1个示范园。4个产业创新中心共组建20个科研团队,开展核心技术攻关、人才团队组建、示范基地建设。

  二、功能定位。立足旱碱麦等盐碱地特色产业,聚集国内优势创新资源,开展全产业链创新研究、集成示范和成果转化,突破一批旱碱麦等盐碱地特色资源共性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推动技术集成和产业化示范,打造旱碱麦特色产业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育、合作交流高地,为盐碱地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三、建设目标。到2024年底,盐碱地综合利用重点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建设1个农作物耐盐碱鉴定平台,旱碱麦种业创新与示范推广得到有效强化,确保154.7万亩旱碱麦丰收、秋播面积达到180万亩以上。

  到2025年底,全市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旱碱麦种植面积达到200万亩,培育耐盐碱新品系新品种7个以上,“一基地、一园区、四体系、多样板”建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8个盐碱地综合利用样板总结出示范标准。

  到2030年底,建成全国领先的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示范区,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旱碱麦特色产业创新基地、渤海新区黄骅市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形成“产业发展好、科技创新强、支撑保障强、示范带动强”盐碱地综合利用格局,为全国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提供“沧州经验”。

  沧州市委宣传部对外推广和新闻发布科 官学妍

  请继续提问。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适宜盐碱地作物品种开发推广,请问咱们在旱碱麦“以种适地”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沧州市委宣传部对外推广和新闻发布科 官学妍

  请黄素芳副院长回答。

  沧州市农林科学院副院长 黄素芳

  针对“以种适地”,我们进行了统筹布局,合理规划。由沧州市农林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南皮生态农业试验站、中捷产业园区及相关企业共同组建沧州市旱碱麦育种体系。按照“目标一致,科学规划、优势互补”原则,通过“区位共享、资源共享、人才共享、平台共享”,建立专业化、高效化的旱碱麦育种体系。

  沧州市旱碱麦育种体系负责沧州旱碱麦品种选育工作,开展旱碱麦品种鉴选与评价,旱碱麦资源搜集、筛选和保存,育种技术与方法,创制旱碱麦新种质、新材料、新品系,攻克种源核心关键技术,加快选育旱碱麦特色品种,深入推进盐碱地旱碱麦特色产业发展。

  培育的捷麦系列、沧麦系列和小偃系列品种占到了旱碱地小麦用种的90%,2023年以来,已审定了沧麦16、沧麦17、沧麦18、泊麦20、吴旱015五个旱碱麦新品种。沧州市旱碱麦育种体系各成员单位间通过人才共享,资源共享,研发平台共享,将进一步加快旱碱麦新品种的培育,也为“以种适地”提供更多更好的旱碱麦新品种。

  沧州市委宣传部对外推广和新闻发布科 官学妍

  谢谢三位发布人的介绍,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们,本场发布会到此结束,再见。

关键词:农业,盐碱地,粮食安全责任编辑:张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