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沧州讯(记者段永亮)农历腊月26,离春节越来越接近,天气虽然寒冷,但张常丰村却充满了迎接新春的喜庆,家家户户都喜气洋洋,辞旧迎新。刚刚过去的一年,对于全村来说是喜事连连,农产品上了中央电视台、百亩桃园结初果儿......就在上个月,张常丰村整村实现脱贫,彻底摘了贫困村的帽子,拿着脱贫致富的成绩单迎接新年。
面花制作。段永亮 摄
如今的张常丰村,用村民的话是“扶贫政策有保障,产业扶贫促脱贫,村容村貌亮堂堂,百姓生活暖洋洋”。打赢贫困找出路,张常丰村积极探索产业扶贫,实施了百亩秋雪蜜桃扶贫项目,依托“合作社”成立了村里的电商中心,推出了“张常丰”品牌的石磨面粉、面条、面花“三面红旗”和牛肉酱、辣椒酱、芝麻酱、黑豆酱“四缸酱”以及盐碱旱地杂粮、苹果等绿色生态特色产品,增加贫困户收入,实现农民持续增收致富。村中的方方面面都有了大变样,村主要街道全部实现硬化亮化,垃圾处理实现了城乡一体化,公厕改革改出了“净明美”,村里有了文体中心、村史馆、图书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得到了大的改善。
“真是抱歉,面花订单已经满了,现在赶制已经来不及了。”负责电商中心运营的小马在电话中又推掉了一个面花订单。正在说话的功夫,一辆北京牌照的商务车停在了村电商中心门口,慕名而来的王先生是早在一周前就下好的订单,采购50箱面花,50袋石磨面粉。“您瞧瞧,这用面做的大公鸡、鱼,多喜庆,多好看,多好玩,真可惜想再定50袋,订不上了。”
电商中心一派繁忙,几位分拣、贴标签、打包的大姐、阿姨们忙的热火朝天,在电商中心工作的大多都是原来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今年57岁的李俊芳就是其中的一员。说到现在和以前的变化,李俊芳眼睛有些湿润,“原先一下雨,出门就是一片水,下地就是一脚泥,现在可好了,街道干干净净、亮亮堂堂的,心里也痛快。以前没有固定收入,现在一个月拿2000多。真心感谢国家好政策,还要感谢张书记建成了电商中心,让我在家门口就能上班,还能照顾90多岁的婆婆”。她口中的张书记就是国家信访局到张常丰村任驻村第一书记的张巍婷。
张巍婷来到村里后,通过一家家走访,一户户谈心,发现这个有12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贫困村里有很多“宝贝”:代淑凤做的辣椒酱,亲朋邻里都爱吃;马玉娟压制的面条,不加盐就很筋道;张常丰面食在当地有名,家家都会做好吃的面花、窝头……探索产业扶贫,培养致富带头人,树立特色品牌,推广绿色农产品,让土货卖出“新理念”。张巍婷理清了思路,找准了出路,说干就干,成立电商,注册“张常丰”商标,一口气儿推出了15种特色农产品。还发掘培养了致富带头人面花夫妻档”王金明夫妇、“辣椒姐”代淑凤等,把村里的农产品卖到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
村北头的一户庭院里,充满了欢声笑语,这里是致富带头人王金明新申办下来的面花生产作坊。王金明正带领着6户贫困户赶制着卡通面花。魏桂芝刚刚加入这个队伍,她告诉记者,“因为不识字,没文化,在外面很难找到工作,现在在家门口做起了卡通面花,风吹不到,雨淋不着,和姐妹们说说笑笑就把钱挣了,最重要的是还能学到制作卡通面花的技术”。
张常丰村的100亩秋雪蜜桃园在15名贫困户的精心维护下,去年10月份结初果4.5万斤,超出了项目负责人刘树海的预期,他告诉记者今年10月份会比去年翻3倍达到15万斤。王玉山是村里安排到桃园工作的贫困户,一年工作200多天能收入近一万五千元。
离春节还有3天时间,张巍婷又为村里筹划了一场扶贫活动:“工行融e购扶贫年货节--国家信访局电商品牌‘张常丰’专场消费扶贫活动”。她告诉记者,“今天晚上她们就得赶往北京,这次对于张常丰村来说是个机会,希望通过工商银行总行的大平台,带动村里的特色农产品产业,扩大销售,进一步的增加村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