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黄骅港成全省绿色港口建设典范。资料图
长城网沧州讯(记者董传辉 段永亮 通讯员许丹丹)盛夏时节,沧州渤海新区科创园内,华鹰电机科技有限公司的研发人员正俯身在德国引进的高端设备旁紧张而有序忙碌;沧州中捷北航教育园培训中心项目建设现场,工程车辆交织穿梭,打桩机发出阵阵欢快的节奏;河北凯力华维包装科技有限公司十万级净化的生产车间内,一件件塑料包装用品“走下”自动化流水线,“迈入”蒙牛、伊利等知名企业……在沧州渤海新区高质量发展的热潮中,“高大强新”项目表现“抢眼”。仅今年上半年,沧州渤海新区签约亿元以上项目和高新技术项目523个,总投资1352.4亿元,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占75%;开工项目133个,占沧州市的“半壁江山”,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占45%。
近年来,作为传统重化工业区的沧州渤海新区坚决跳出传统路径依赖,着力破解“环境总量指标短缺”难题,不遗余力在加快转型升级中汇聚绿色发展新动能。
扩大绿色有效投资凝聚动力。沧州渤海新区坚决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严格“六个更加注重”和“六个坚决不上”,做到更加注重创新、绿色、质量、效益、规划、开放,坚决不上不符合新发展理念、不符合环保要求、不符合规划要求、不符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符合集约发展要求的项目。党的十八大以来,竣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414个,超10亿元项目41个,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1.6%,而单位GDP能耗却累计下降了24.6%。
北汽集团华北(黄骅)汽车产业基地。资料图
集聚绿色临港产业增强实力。沧州渤海新区从产业结构总体偏重的实际出发,深入实施系列三年计划,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壮大,重点打造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绿色石化和高端装备制造、通用航空、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等绿色产业集群,产业发展呈现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益、高质量的良好势头。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8%,规上工业综合能耗累计下降37.4%。去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对全区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3.8%,绿色石化产业增加值对全区GDP的贡献率达到40%。沧州渤海新区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连续六年位列“中国化工园区20强”,跻身千亿级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行列,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排名中位列第118位,较2017年跃升76位,成为全省晋位最快的国家级开发区。从目前发展趋势看,五年内渤海新区将形成绿色石化、生物医药、汽车及零部件、港口物流、文化旅游、冶金装备等六大千亿级绿色产业集群。
打造绿色循环体系激发活力。沧州渤海新区坚持把“吃干用净”、循环利用作为节能减排降耗最有效的方法、最理想的路径,依托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平台,积极构建企业内部微循环、企业之间小循环、园区之间中循环、整个区域大循环的绿色循环产业体系,集中建设了30多公里的综合管廊,初步形成了从石炼化到新材料、从海水淡化到浓盐水综合利用等八大循环产业链。其中,海水淡化循环产业链,汇聚了阿科凌、巴安水务等一大批海水淡化项目,最终产能将达到35万吨,占到全国的三分之一。打造循环经济体系,走绿色发展新路。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延伸产业链,沧州渤海新区着力进行补链拓链,初步构建了石油化工、盐化工、煤化工、钢铁及装备制造为主的四大循环经济产业体系以及氢元素、氯元素两条特色产业链,区内产业链关联程度高达89%,实现了资源综合利用、能源梯级利用以及废水、废气、废渣的再利用。目前,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链关联度已达到89%,被省发改委评为全省发展循环经济典型模式。近三年,沧州渤海新区二氧化硫、氨氮、COD排放量年均削减19%、27%和37%,削减总量分别是“十二五”时期总和的1.7倍、2.9倍和3.6倍。在全国第五届绿色发展峰会上,沧州渤海新区被评为国家“2018绿色发展示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