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县广旺农业合作社流转土地促发展
青县农业看曹寺,曹寺农业看广旺。作为青县曹寺乡的农业“龙头”,通过流转土地转变经营模式,位于张广王村的广旺农业专业合作社走出了一条农业转型升级之路。从温室大棚遍地开花到智能设备不断升级,从种植产业向休闲旅游产业迈进,广旺农业专业合作社在发展中完成了蝶变,并带动起周边农户共同致富。
设施种植无中生有
时至清晨,天空的黑色幕布还未完全退去。只在地平线的一角,隐约泛起朦胧亮光。市民们尚在熟睡,但在广旺农业专业合作社鳞次栉比的白色大棚中,农户们却早已紧张忙碌了起来。
工人穿梭在翠绿的植株间,不时俯下身子,一手扒开茂盛的枝叶,另一只手熟练地将小红灯笼般的西红柿摘下。不一会儿,走廊上便堆满了一筐筐“红色小山”。分拣完毕后,这些乡村的美味,将会走进市场,成为北京、天津等地市民餐桌上不可或缺的营养。
“基本六点半,工人就把能摘的摘完了。分拣成不同级别后,就可以装上车运走了。普通果蔬可以走到天津王顶堤、北京新发地市场,再精品一些的,与北京物美等连锁超市对接。”产得好销得畅,合作社负责人张文君满脸笑意。
别看现在合作社发展势头如此迅猛,可倘若时光倒回至七八年前,就算张文君说破了大天,也没有人会相信。
彼时,这里还是张广王村的东洼。张广王村的土地因河而隔,早在上世纪90年代,西洼便成了远近闻名的蔬菜种植示范区,一派欣欣向荣。可一河之隔的东洼,却一片荒凉。因离村边远,且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不便,尤其是地势低洼,下雨就涝,这里可不受农户们的青睐。那时,这片看天吃饭的土地,一年最多只种一季玉米。在村民们心里,这里是当之无愧的荒洼。
张文君是土生土长的张广王村人,虽一直在外经商,可村里有个啥事,热心肠的他都要帮扶一把。他知道,东洼的荒地,是村民们心中的一棵刺。要想把刺拔掉,实现从荒芜到生机的蝶变,必须要流转土地,规模经营。2011年5月,借助着青县建设省级蔬菜示范园区的东风,合作社应运而生,并流转了周边1400亩土地。当年10月,12个日光温室拔地而起。2012年1月,黄瓜、甜瓜相继落户,开创了东洼种植的“新纪元”,当年,一亩地利润就达到四五万元,将土地收益提高了100倍。
“火”了农庄富了农户
从起初的1400亩地到如今的1900亩地,从12个日光温室到如今的191个温室、120个春秋大棚及1个高标准智能温室,从单一甜瓜种植到西红柿、彩椒、菌菇等花样繁多的品种,合作社不仅将规模不断扩大,还发挥“龙头”的拉动力,带动着农户们共同致富。
“现在的191座棚室,合作社自营范围占到了三分之一,其他的都承包给农户自主管理,通常一户人家两口子就能管理10个大棚。”在张文君看来,吸纳农户加入合作社自主经营,不仅可免除了农户自建棚室的成本费用,还能通过自主经营,提高生产积极性。
何春森今年60多岁了,是当地有名的技术能手。合作社成立之初,他并不看好,“规模经营,管理不容易到位,哪有自己单干好。”张文君并不介意,他亲自上门,给何春森讲经验、做工作,“合作社统一联系种子、肥料等农资,不仅省钱,还能保证品质。浇水灌溉,技术培训也都统一进行,这样可以保证产品的品质。把棚包给你,自己精心管理,产得多,效益就高。”两次三番,终于打动了老何的心。就这样,何春森半信半疑地接下了12个温室大棚。没想到一年管理下来,收益竟比以前翻了一番。
陈俊生是曹寺乡东蒿坡村的村民,听说加入到合作社中共同经营效益喜人,建棚之初,便找到张文君寻求合作。在他看来,加入合作社,不仅省力,而且省心。“种子化肥不用愁,管理一季,合作社还包销,省的俺自己跑市场了,价格还很不错。”
如今,在曹寺乡,如何春森、陈俊生一样加入合作社的农户已达到200多户。他们当中,多的承包了十几个温室,少的也管理着三四个。在这里,一个占地两亩的大棚,每年净利润就能达到10余万元。
除了受到本地农户的青睐,合作社还吸引了不少外地种植户。胡本山原在俄罗斯种植西红柿。怎奈那里种植环境实在是恶劣,一年可生产的日子实在有限。听闻合作社这边发展基础良好,他便举家搬迁了过来。老两口管理着4个温室,3年时间,他们便在青县购了房安家定居。
休闲产业增加趣味
刚刚过去的元旦假期,在广旺农庄,市民王先生着实领略了一把现代农业休闲游的魅力。
驾车驶出青县高速收费站,沿着平坦的马路西行,不到10分钟,气势恢宏的徽派门楼便“靓丽登场”。高地错落的马头墙、灰白交融的日光温室、被白雪覆盖的小河如缎……没想到,这种植的农庄能出落得如此洋气。走进大棚,掀开透明的挡帘,清甜“莓”香扑鼻而来。只见那翠绿的秧苗间,白色的花瓣纯洁如雪,愈发衬托出秧间的草莓红颜似焰。王先生身边的小儿早已按捺不住,轻跳着迈入绿丛中,抢先摘下一抹红色尝起“新鲜”。“爸爸,真甜。”童声中满是欢乐。
采摘完草莓,根据引导,兴致勃勃的一家人又来到了智能温室。在这里,他们大开眼界。
“这是一座世界级的科技大棚。棚里汇聚了荷兰的施肥机、以色列的喷淋设备等目前世界一流的先进设备,通过农业物联网的全程智能操控,就能智能通风、喷淋和施肥。”进入智能温室,引导员介绍道。只见空旷的温室中,蔬菜被栽植在一排排滚筒中、“墙体”上、梯形架上……更让他们惊奇的是,这里种菜居然不用土。“原来这里实现了无土栽培,蔬菜全部长在营养液里。”简单了解后,王先生认真地对儿子说。立体栽培、阳台菜园还有琳琅满目的优质品种,边走边看,王先生一家赞叹连连。
马术俱乐部、观赏鸽基地、珍禽养殖基地、滑草场……结束了智能温室之行,丰富多彩的游乐项目同样让王先生一家流连忘返。
“去年,我们大约接待了20万人次游客。一年四季,不管是什么时候来到俺们农庄,都能保证大家玩得尽兴,吃得放心。”张文君说,今后农庄还将建设儿童乐园,并发展旅游民宿,这样京津地区的游客来了,不仅可以休闲,还能康体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