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县区分站:
当前位置: 特色产业

青县董家圈 葡萄村里“玫瑰”飘香

来源: 沧州日报  作者:
2018-08-29 10:11:30
分享:

  “西园晚霁浮嫩凉,开尊漫摘葡萄尝。满架高撑紫络索,一枝斜亸金琅珰。”唐朝诗人唐彦谦的《咏葡萄》道出了葡萄满架,悠然可摘采之乐趣。眼下,位于青县陈嘴乡董家圈村的几百亩葡萄园中,玫瑰香葡萄已相继成熟。

  日前,董家圈第三届葡萄采摘节正式拉开序幕,来自四方的游客着实体验了一把采摘的乐趣。

  走进葡萄园,一股淡淡的香味在藤间弥漫。只见翠绿的枝叶间,一串串紫得发黑的葡萄挂在藤曼上,让人忍不住想伸手摘下品尝一番。种植园负责人董涛说,今年他一共种了7亩地的富硒玫瑰香葡萄供游客采摘。

  “呵,这葡萄真鲜、真甜!”青县的吴女士一大早就带着孙子来到了董家圈村,等着开园剪上第一“剪”。

  “来这儿不仅能摘到新鲜葡萄,还能带孩子体验采摘的乐趣。”说话间,她已经剪下了好几串葡萄。她的小孙子,也在不远处摘得不亦乐乎。

  董家圈村种植的玫瑰香葡萄个大、皮薄,味道香甜还散发着浓浓的玫瑰沁香。这样好的品质,除了吸引青县及沧州市区等周边地区的市民前来采摘,还受到了北京、天津、保定等地游客的青睐。不少人循着葡萄包装箱上的地址慕名前来,亲自摘下这独一无二的美味。

  30多年积淀造就知名葡萄村

  董家圈村的葡萄品质优异,得益于村里优良的水土环境,更离不开这些年村民们对种植技术的不断探索。

  这里种植葡萄的历史有三十多年之久。据村民薛玉堂介绍,第一批玫瑰香葡萄种植的兴起,可追溯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

  玫瑰香葡萄在董家圈村扎根,要归功于村里的老党支部书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兴后,土地可由村民自主经营,老书记就想着让大家伙在地里多“刨”点钱,便联系到了天津的一个葡萄酒厂,由村里种订单葡萄为酒厂做原料。

  那时,玫瑰香葡萄对村民们来说便不再是水果那么简单,更寄托着大家致富的希望。

  虽然众人都盼着葡萄能够早日挂果,卖个好价钱,但种植过程却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刚开始村民们都没有种植经验,啥都不懂,再加上玫瑰香品种很是“娇气”,管理要更加精细,稍有不慎,秧苗便会“抱恙”。随着死苗的增多,很多人便渐渐放弃了种植。

  有的村民觉得心疼,舍不得把心中的“希望”刨了,便一路坚持种了下来。薛玉堂就是当年为数不多的葡萄种植户。这些年,他慢慢摸索,也积累了不少管理技术。到了上世纪90年代,玫瑰香葡萄扎根董家圈村已经十几个年头了,村民们的种植经验不断成熟,加之不错的市场行情,玫瑰香葡萄一路走红,经济效益远远超过了大田作物。如今,在董家圈村800多亩的耕地中,玫瑰香葡萄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600亩以上。

  擦亮金字招牌让葡萄更香

  每年8月中旬到10月,都是董家圈葡萄的销售旺季。不管是葡萄园还是道路边,都是一派热闹、繁忙的景象。

  时金忠今年63岁,一家三代都与葡萄结缘。他种着6亩玫瑰香葡萄,平时还忙得过来,可是一到葡萄销售旺季,就要全家“总动员”了。现在他家每天都要剪上二三百公斤葡萄,有时候客商要得多,能定下上千斤葡萄。

  董家圈葡萄声名在外,还吸引了不少外地客商前来拉货。

  批发商们都说,不少经销商都对董家圈葡萄耳熟能详,也愿意多上架这种皮薄个大、含糖量高的葡萄。还有顾客购买时会打听是不是产自董家圈的玫瑰香,不然宁可先不买,也要等着这儿的葡萄上市。而他们供货到超市商场,一公斤葡萄售价可达到14元,不仅销路不愁,利润还能翻番。

  董家圈葡萄在市场上受到热捧,是近年来村民们种植观念升级结出的硕果。

  “俺们这儿葡萄好吃,市场上供不应求,前些年还出了不少冒牌货,时间一长不但影响了收入,还败坏了‘董圈葡萄’的招牌。”村党支部书记董辉回忆道。为了守住来之不易的金字招牌,2014年,董家圈成立了青县进辉果树专业合作社,专门注册了“董圈”品牌,让仿冒品无空可钻。

  做精品牌的同时,他们也没有忘记提升果品的质量。原来每亩地3000余公斤的产量,硬是给浓缩到了2000多公斤。虽然产量少了,可村民们反而赚到了更多钱。因为葡萄的品质提升了,市场价格也由7元钱一公斤提升到了11元。而愈发香甜的品质也助力葡萄打入高端市场,身价自然高涨。

关键词:葡萄责任编辑:龚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