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县区分站:
当前位置: 县区新闻

全民参与整体推进绿意惠泽万千百姓

来源: 沧州日报  作者:
2018-06-20 11:17:09
分享: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面对大运河绿化的任务,沧县县委、县政府一手抓树木种植,一手抓卫生环境治理,从细节入手,不断创新模式,掀起了一场“绿色革命”。

  造林绿化,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是城乡发展的需要,更是民心所向。3个多月、13.22万亩,面积增长十多倍。沉甸甸的成绩单背后,是绿色的希望,是上上下下全员参与的辛勤与汗水,更是沧县人的绿色情怀。

  志愿者、机关工作人员、学生……在沧县,一场“万众一心、携手造林”的进行曲响彻沧县各个角落,植树队伍随处可见,他们用勤劳的双手植树造林,播下一片新绿。

  李天木回族乡李天木村,每天都有一支志愿队伍义务清扫街道、种植树木。他们三五一组,拿着扫帚和铁锹,认真清理街头巷尾的垃圾。原来,这是由李天木阳光健走队队员们组成的清扫队伍。过去,他们为了健康每天出去健步走;现在,大家把健身的时间和体力都留给了村庄。队员们都说,空气好了,环境美了,就是所有人的健康。一边劳动,他们还一边向村民宣传环境卫生保护的重要意义。在他们的感染和带动下,许多村民都参与进来,自觉地维护起了家门口的卫生环境。河边、村道、马路两旁,身穿鲜艳的衣裳,这样致力于环保、绿化的志愿者团队,沧县还有多支。

  沧县黄递铺乡50岁的袁国强多年来一直在外从商,家乡的点滴变化让他备感欣喜。在他的印象中,小时候家乡的村落里柴草满街、污水横流,家家门口都有个柴火垛。开车走在街上尘土飞扬,很多人因此都不愿在村上住,去市里买了房。近两年,家乡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路宽了,树多了,村道旁都摆上了垃圾桶,居民的生活环境更舒适了。”让他意外的不仅是环境,还有家乡人们的环保意识。垃圾不再随处乱扔,道路不再尘土飞扬,取而代之的,是维护环境的自觉性。

  垃圾处理,这个最基础的工作却影响着整个城乡的绿化和亮化进程。在张官屯乡八义庄村,每家每户门前不仅安放了统一垃圾桶,还有保洁员专门进行清理和巡视。据村民陈建新介绍,垃圾桶是村里统一配备的,专门用于不可降解的生活垃圾回收。保洁员每天都会上门收集,再集中运送到垃圾中转站。

  “村里每几户人家还配备一个大型垃圾箱,这里面存放的都是可降解的垃圾。”八义庄村党支部书记陈国昌告诉记者,采用大、小两种垃圾箱的模式,就是为了实现垃圾“户分类”,进而根据垃圾不同属性进行“村收集”。

  “村里的大喇叭可真是发挥了大作用。”八义庄村村委会主任李振海说,通过农村大喇叭,他们每天早晚各一个半小时,宣传环境治理和垃圾分类的相关内容。同时,把全村划分为三个片区,由保洁员进行巡检,发现有村民随意倾倒现象,第一时间联系村干部进行有针对性地宣传或劝解,确保问题立整立改。由于村里没有专门的排水设施,有的村民把刷锅洗碗的泔水随意倾倒,甚至和垃圾混在一起,不仅臭气难闻,而且难以回收。针对这一现象,八义庄村还专门建起了17个渗水池,通过篦子清除垃圾后,让泔水实现自然降解。

  垃圾分类的有益尝试,不仅转变了老百姓的观念,而且逐渐成为一种生活自觉和习惯。如今,在张官屯乡35个行政村基本都建立了“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体系,实现了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以及农作物秸秆的科学化分类处理。

  垃圾有效分类、土地合理流转、遍地皆是观光园游园……一片绿色的希望正在沧县大地上浸染开来。截至目前,沧县两项工程共完成造林13.2万亩、植树1120余万株。其中高速围合区完成8.2万亩,大运河沿线完成5万亩,圆满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交办的重任。目前,所栽苗木成活率在90%以上。

关键词:绿化,百姓责任编辑:龚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