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代币发行玩到了拐点
由于种种机缘,互联网金融得以以创新为名,异军突起,几乎能涉足各种融资,它们名称高新酷炫,却往往和实体经济脱离更严重。首次代币发行(ICO)终于在8月底玩到了拐点。 这个应用于互联网金融区块链的新玩意才积攒了不少小白,就可能要被系上笼套。有的主流ICO平台已宣布停止一切业务,监管风暴将至。不过,数年来互金热点风起,如果被管住的只是ICO,人们很快会把激情投向另一个名称新奇的发财或破财机会。需要被管住的,是整个“打地鼠”平台。 我国整体上仍是一个金融高度管制的国家,基本格局还是民营企业从银行贷款难、证券发行入门难求,甚至今年以来股市定向增发再融资也更困难。资管产品中的各种嵌套、通道,多是融资需求在监管夹缝中艰难求生的结果。 对未经批准的民间集资即“非法集资”的打击尤其严厉。但令人称奇的是,由于种种机缘,互联网金融却得以以创新为名,异军突起,几乎涉足各种融资,席卷大量资金。它们名称高新酷炫,却往往和实体经济脱离严重,零和性更强,“韭菜”的财富更多流向的是少数互金玩家。 所谓ICO,指发行比特币等数据币,供认购者拿真实货币认购。有经营者辩称这只是发售一种数字化物品,有如销售电子游戏装备。但人们购买数据币,并不是为了想要币的使用价值,而是追求交换价值。若拿钱买币,再去购买商品服务、投资企业,于私是多此一举,于公是规避非法集资监管。假装以货易货,相当可笑。 倘若希望购买数据币存在手里等升值卖出,则有一更严重问题。数据币不是证券,证券依赖特定管理人的努力而增值,而数据币没有内在客观价值,只是一种价值尺度。认购数据币更像是炒卖外币,是用一种价值尺度去兑换另一种价值尺度。投资者赌的就是未来各种币会比人民币值钱。在现实环境下,这显然挑战了监管红线。 此外,比特币等各种币的数字安全性并未获得检验。平台被攻破盗币,已不算新闻。当投资者知识下限被拉低、往往不知道也不在乎自己买到的是啥玩意之时,平台经营者给客户空洞的投资凭证、空气币,自家卷款潜逃,亦成为互联网理财界的套路。 也许未来很美好,但现阶段的成就还不足以颠覆金融监管的正当性。大数据不等于大量有用的数据,更不自带有用的分析结论。区块链充其量是一种精致的具体技术,对分布式数据存储的革命性也远不如上世纪发明的复印机。 ICO亟待监管,花样百出的互联网金融业更亟待严于“老套”的传统金融业的监管。 |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银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