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陵是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
中华民族是由历史上的华夏族(汉族)与“四夷(南蛮、西戎、北狄、东夷)”经过长期的融合而形成的。经过数千年而中华民族始终不离、不散、不裂、不断、不亡,尤其是近代以来,面对外敌的入侵,依然团结一致,共同对外,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与中华民族有一个共同的始祖——炎黄二帝是分不开的。炎黄二帝既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也是中华民族的血亲始祖。标志着炎黄二帝与中华民族不仅有文化的认同,也有着一脉相承的血缘关系。 中国历史上不仅华夏族政权的统治者将自己称为黄帝的后裔,敬奉黄帝,就是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也自称为黄帝的后裔、子孙,也敬奉黄帝。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清朝的历代统治者。为什么?就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统,凝聚各族人民,巩固其统治地位。这在明清祭黄帝陵的历次祭文中都能体现出来。如在明代的祭文中几乎都有“万世永赖”、“井井绳绳”等句子;在清代历次祭文中多次出现“治统道统”、“继道统而新治统”等句子。以此表明他们是继黄帝以来“道统”而治理天下。 到了近代,面对诸列强的入侵,民族的危难,黄帝陵愈加受到各党各派和全社会的关注、重视。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3月,孙中山委派了一支由十五人组成的祭祖代表团,赴陕西黄帝陵致祭。在临行前,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身份亲笔题写了一篇气吞山河的祭文:“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在当时,通过祭祀黄帝陵,为凝聚各族人民走共和道路,发挥了积极的感召作用。“世界文明,唯有我先”,至今还被国人传颂。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侵华战争,占领东北三省,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妄图占领中国,变中国为殖民地野心,唤醒全中华民族,建立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才能不被日本帝国主义亡国灭种。于是,1937年,正值抗日战争高涨之际,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分别委派官员,共同于4月5日清明节前往陕西黄帝陵致祭。1938年、1939年又第二次、第三次与国民党同祭黄帝陵。两党同祭黄帝陵,这对推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唤醒四万万民众,凝聚海内外各族人民坚决抗击日本帝国主义,“还我河山,卫我主权”,拯救危难的中华民族,起到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黄帝陵的祭祀愈来愈引起全世界华夏儿女的关注,每年都有一批批的港澳台同袍及国外的华人、华侨回国祭拜黄帝陵庙,其情其景十分感人。美籍华人张良州博士1993年4月5日,远渡重洋,专门从美国赶赴陕西黄陵,参加了清明节“各界公祭轩辕黄帝陵”万人大典。他声泪俱下地诵读了亲自撰写的《炎黄祭》祭文。当他读到“泪洒桥山”、“情冲肝肠”时,全场无不为之动容。1988年1月18日,“外省人返乡探亲团”一行24人来到黄帝陵,他们每人身穿特制的套服,胸前印有“想家、想家、想家”醒目字样,脊背印着不同的话:“四十年多年了,让我回家吧”、“百战留得余生,才知老来更苦”、“孤苦无依汉,夜夜梦神州”、“西望乡关何处是,梦里家园路迢迢”,等等,聚集在黄帝庙前,聚精会神地听着解说员的讲解。当听到海峡两岸同胞同源共祖一家亲时,他们情绪激动,泣不成声。团长何文德跪在黄帝陵前,声泪俱下,从头至尾读完祭文,在场的200多名围观群众,也不为之动情。台湾同胞把从台湾带来的土和水撒在黄帝坟墓上,带来的菠萝、槟榔、鲜花、香表全部共献在黄帝陵前。他们又将黄帝陵的土带回台湾。美籍华裔物理学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李政道博士和他夫人秦惠君女士,于1984年回国访问,专程来到陕西黄陵县拜谒黄帝陵。虽他在国外生活了几十年,加入了美国国籍,但他一直没有忘记自己是炎黄子孙,身上流淌着中国人的血。他题写的两句词:“世界各族皆兄弟,黄帝子孙独人杰。”表达了海外华夏儿女钟情于黄帝和黄帝陵的赤子拳拳之心。 随着海峡两岸互通的逐步解冻,2005年4月5日,国民党退守台湾56年后,首次正式受邀参加黄帝陵祭祀活动。国民党中常委蒋孝严到黄帝陵敬献花篮。2009年4月3日,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也在台北主持遥祭黄帝陵典礼,向“中华民族远祖黄帝”献花致祭。同年4月4日上午,连战与夫人在黄陵县参加了清明祭祀轩辕黄帝大典。随后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原副主席江丙坤、林丰正,新党主席郁慕明,亲民党党首宋楚瑜等亦先后来到陕西黄陵县祭拜黄帝陵。其中郁慕明已有四次参加了黄帝陵祭祀活动。 从以上列举的事例可以看出,黄帝陵不仅仅为海内外华夏儿女提供了一个祭祀的场所,而且成为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成为海内外华夏儿女情感、精神、心灵的寄托,成为维系、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作者:霍彦儒宝鸡炎帝与周秦文化研究会会长、研究员) |
关键词:黄帝陵,中华民族,精神,纽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