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城网沧州频道欢迎您
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沧州频道>>校园

游弋在大学校园的“快乐青椒”

来源: 中国教育报 作者: 2015-05-04 11:20:29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艺术“青椒”

  教育像蒲公英一样飘落

  -通讯员廖梅杰

  80后,爱看书、爱电影、爱戏剧,学生眼中的韬哥和斌哥是典型的文艺青年。但在同事和学生眼中,“混在学生圈的老师”更是他们不折不扣的标签。余韬和胡斌都是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的“青椒”。

  韬哥有个微影视工作室,从三年前开始,每周一、三、五晚上是固定的观影、评影单元,参与的学生从本专业扩张到中文、数学、法学、心理学、国际贸易、美术学、体育等专业。

  斌哥有个戏剧工坊工作室,从四年前开始,每年三至六月都要带学生排练上演一部“大戏”,一句台词、一个动作、一段音效、一种道具……每年几十个到一百多个学生跟着他一遍一遍地“抠”。

  其实,工作室教学不是必修课,也非选修课,而是韬哥、斌哥上课之余为学生义务免费开小灶的“艺术行为”。“他们身上有个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磁场”,学生龚一舟说,这吸引着同学课余各种“约”老师。电影分析、剧本创作、戏剧排演、微电影拍摄……韬哥、斌哥与学生一粘糊就是几个小时、几天甚至持续更长时间。“那天,我突然想到一个剧本创作的节奏问题,与韬哥从晚上8点多一直聊到12点多。”学生张鹏程说。这不,韬哥的爱人有天晚上11点多在微信里隔空喊话:“我爱你,不光因为你的样子,还因为和你在一起时我的样子。余老师,回家啦!”

  “艺术是生活的心灵鸡汤,学生是教师的心灵鸡汤”,他们坦言,青年教师的确面临很多压力,但从事艺术教育、被学生认可有种无法替代的快乐和满足。专业的学生艺术素养不断提升,非专业的学生走进探索之门,甚至有学生因此收获爱情,这些足以令人兴奋。“想放弃时,学生信任的目光又会重新点燃和引爆自己。”斌哥说。

  当然,他们对艺术教育的“野心”远不止学校的文艺圈。“师范大学的许多毕业生要当老师,他们带着艺术情怀走上教育岗位,艺术就像蒲公英一样飘落、蔓延到幼儿园、小学、中学甚至大学,在更多的儿童和青少年心中落地生根、散发芬芳。”韬哥说,这才是艺术教育的广阔意义,这才是艺术“青椒”的真正价值。

  物理“青椒”

  做别人未做过的研究

  -通讯员张霖梅王颖青

  在北大物理学院,提起方哲宇老师,总有学生两眼放光地说:“他好牛的!”

  2012年,方哲宇从美国莱斯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成为北京大学“优秀青年人才引进计划”的一员,主要研究凝聚态实验物理,

  “我做的是纳米材料的光电特性表征和分析,包括材料为什么会发光,光电之间是怎么转换的,器件能不能做得更小。”他用电脑CPU(中央处理器)举例道:“我们研究的终极目标就是要突破传统半导体材料的限制,把CPU做得越来越小,越来越快,实现‘光子计算机’。”

  方哲宇是个喜欢天南海北到处跑的人,从做研究生开始,就尽己所能争取各种出国交流的机会。2008年暑期,他申请去慕尼黑大学参加联合研究项目,“我和两个欧洲人一组,研究蓝莓型燃料敏化太阳能电池。这项成果后来被安排在慕尼黑市政厅展览。”这次科研训练对他今后开展研究有很大启发,也是他一再要求学生练好英语出国锻炼的原因。

  诺贝尔奖得主江崎玲于奈的一句话对他影响甚深:“去做别人没有做过的研究,那样才有可能创新”,这也成为他开创二维平面材料等离激元研究方向的主要动力。

  “做研究是一个创造的过程,首先要做的就是开拓自己的眼界。创新来源于不同学科的讨论,只有各种知识的碰撞,才会有思想上创新的火花。”方哲宇说。

  方哲宇现在带着八个博士研究生和十个本科生在做科研项目,加上本学期教授的两门课,每天时间被安排得满满当当。

  除了上课,方哲宇花时间最多的就是指导研究生,常常与学生一讨论就是一个上午,“学生就在我办公室隔壁,他们一般轮流着来找我,讨论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提起方太太,二人经历了七年的聚少离多,去年才刚结婚。“她在南开的时候,我到了北大,后来她去了新加坡。等她到了北京我又去了美国。”方哲宇和太太平时虽然忙,但每个月会计划一次像爬山之类的短途旅行。

  

关键词:青椒,学生,SCOPUS,通风橱,北大物理学院,学术团队,课堂观摩

责任编辑:董传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