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无言 海兴孙景涛一肩挑起四个家
长城网沧州3月27日电(冯新义 记者 董传辉)孙景涛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家中兄妹5人。作为长子,他孝敬老人、和睦兄弟,在村里是出了名的孝子;他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在单位也是一名优秀的中层干部。 27年时间里,孙景涛为孤身的大伯养老送终,精心照料身患脑血栓、癌症的母亲和岳父,无怨无悔地关爱智障的妻弟和尚未成年的内侄。他关爱亲人,同时又爱岗敬业。当大家劝他注意休息时,他却说:“我也觉得累,也想好好歇一歇,可这些事都摆在这里呢,他们都是我的亲人,患了病,有了灾,我就应该挑起这副担子。” 赡养大伯为老人养老送终 孙景涛的大伯一辈子没有成家,奶奶的晚年生活一直由大伯照顾,直到老人93岁高龄辞世,大伯的孝行深深影响了景涛。1987年,孙景涛到县税务局当了一名临时工,每次发了工资,他总是给大伯留下几十元。周末回家先去探望大伯,进门先看水缸里有没有水,院子扫没扫,大伯的衣服洗没洗。 后来,孙景涛经考试录为国家公务员,搬进了县局家属楼。尽管只有两室一厅,但考虑到大伯年纪大了,需要照顾,便把大伯一起接来家中,和一家四口一起生活。 2002年5月,大伯患淋巴结核住进了塘沽的一家医院做手术。因为患有糖尿病,手术后刀口难以愈合,颈部化脓溃烂,几度昏迷,医院下达了病危通知书。家里人没了主意,景涛当机立断表态:“大伯一辈子不容易,哪怕只有一线希望,也不能放弃治疗!”为方便照顾,他从塘沽接回了大伯,安排他住进了县里的一家医院,还要了带空调的单间病房。老人的病情不断恶化,手术刀口溃疡面从颈部扩大到胸部,医生看着刀口不断溃烂增大,也建议放弃治疗,但景涛坚持治疗的决心却丝毫没有动摇。 当时,景涛正担任海兴地税局办公室副主任,也正是档案升级的关键时期,工作繁杂忙碌,白天他忙单位的工作,让妻子在医院照顾大伯,晚上再去医院陪伴大伯,有时他把白天没有整理好的资料带到医院加班完成。经过整整3个月的悉心照顾,大伯的伤口痊愈了。出院后,景涛更加细心照顾老人的饮食起居,大伯又幸福地生活了4年。大伯去世后,他为老人披麻戴孝,送老人入土为安。 同时照顾两位重病老人 景涛的母亲身体一直不太好,1988年,做了胆囊切除手术,1992年,又因胆总管结石、肠粘连在天津塘沽做了一次大手术。 2005年8月,母亲干活儿时忽然晕倒,经医院检查得了脑血栓。为了治好母亲的病,孙景涛跑遍海兴、盐山、沧州等医院,妻子也辞掉了工作,专心伺候母亲。经过两个多月的治疗,母亲的命保住了,人却瘫痪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母亲刚刚出院不久,一向身体硬朗的岳父查出胰腺癌晚期。因为妻弟智障,作为大女婿,景涛毫不犹豫地挑起给岳父看病的重担。可他不知道,生活的磨难远没有结束。2007年6月,景涛的母亲查出肝癌晚期。这时,岳父的病情也进一步恶化。两位患病的老人加上繁忙的工作,把这个硬铮铮的汉子压得喘不过气来。 景涛的孝心也没能挽留住两位老人的生命。2007年下半年,岳父和母亲相继离世。两位老人的离去,对景涛的精神打击很大。特别是因单位太忙需要加班,没能在母亲临终前见上最后一面,成为他心中永远的痛。 一肩挑起四个家 作为长子、长婿,景涛的生活负担很重,他承担着四个家庭的重担:大伯家、父母家、岳父母家,还有自己的小家。 1992年,因兄弟多、住房紧张,父母在老家建新房差一万元钱实在凑不上。景涛就在同学、朋友处凑了一万元,连夜赶回家交到父亲手中。当老人问起钱从哪来时,景涛有生以来第一次向父母撒了谎,说是自己的工资和奖金。可为了这一万元,景涛省吃俭用整整还了三年账。 岳父去世后,没人管束的妻弟便在县城到处流浪,景涛看不下去了,把妻弟接到自己家住。因为住房紧张,他就晚上在客厅放一张单人床,清晨再收拾起来,这一住就是6年。 沉重的生活、繁忙的工作,即便是铁人也吃不消,更何况是一个家庭的中流砥柱。景涛的身体也频频向他发出了“警告”:高血压、糖尿病、肝功能异常。2008年,他做了胆囊切除手术,出院后,只休息了一周,就又上班了。 只要付出就有收获,只要坚持就会成功,这是景涛的人生信条。工作上,景涛爱岗敬业,他主抓的地税文化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党建等工作成绩斐然,荣获国家、省、市级奖励和荣誉60多项。生活中,值得欣慰的是,景涛的一双儿女已经长大成人,女儿去年大学毕业,儿子正在读大学,两个孩子孝顺听话,让景涛疲惫的身心得到了安慰。 景涛常说“人不能只为自己活着,总要负起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只有勇于担当,才能让家人幸福,让领导放心。”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怀着一颗孝顺之心、一颗感恩之心,孙景涛用孝心和爱心写就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感动和影响着周围的人。 |
关键词:海兴,孝老爱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