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城网沧州频道欢迎您
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沧州频道>>专题

农民诗人丁清和用“顺口溜”记录时代变化

来源: 长城网 作者: 徐彩云 2015-01-09 16:07:21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丁清和。刘延丽 摄
丁清和珍藏的所获荣誉。刘延丽 摄

  长城网沧州12月23日电(徐彩云)出身农门,小学文化程度却痴迷于文字;坚持创作近50年,写出脍炙人口的“顺口溜”2000余段;因在利民政策宣传方面的杰出贡献,多次获得省市领导称赞并获誉无数;年近七旬的老人,用自己的独特方式感受社会变化,记录时代发展。长城网沧州站本期“寻找身边好人”系列报道,走近村民心中淳朴的“农民诗人”丁清和。

  爱好与坚持成就了“农民诗人”

  今年68岁的丁清和,是沧州市孟村回族自治县丁庄子村的一位农民,但是却和很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普通农民不一样,他打小就喜爱读书,甚至几近痴迷,即使在推磨干活的时候也手不释卷。由于家庭贫困,小学还没读完的丁清和就辍学了,可他却舍不得放下书本和笔杆子,白天在田里劳作,晚上就在昏暗的煤油灯下读书写字。一旦遇到不懂的字,他马上就会查字典,并记录下来。几十年来,他也记不清自己已经翻烂了多少本字典。

  从十二三岁开始,丁清和就开始编写“顺口溜”。由于岁数小、经历少,那些年的创作更像一个“自娱自乐”的爱好,但是他却把这个爱好发挥到了极致,即使是代人写信他也会用“顺口溜”:“你去把钱赚,离家仨月半。现把家中事,书信讲一遍。家中羊下羔,母鸡已产蛋。媒人来提亲,女子很好看。没事少误工,攒钱是关键。秋后你回家,咱把喜事办。父母身体好,放心勿挂念。干活长心眼,记住多吃饭。”

  二十多岁时,丁清和开始渐渐走上创作“顺口溜”的“职业”道路。只要一有时间,他就会读读书、看看报,听听广播、看看电视,把一些老百姓需要的政策信息、致富信息等编成“顺口溜”讲给大家听;出门办事或者逛逛集市,碰到一些新鲜事,他也会将其编成“顺口溜”,让大家伙也新鲜新鲜。

  久而久之,“张口就来词儿”的丁清和成了大家眼中响当当的“顺口溜大王”,听过他“顺口溜”的人都禁不住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

  歌颂真善美不忘批评假恶丑

  在丁清和创作的2000余段“顺口溜”中,不乏一些歌颂真善美的好段子,他还专门为孟村的200多位道德模范每人都创作了一首作品。丁清和说,与其说是为道德模范们创作,不如说是自己在经历一场场如沐春风的精神洗礼。

  女企业家潘淑兰,几十年来热心公益,丁清和赞其:“老妪欣逢改革年,商海驱舟扬风帆。致富专心做公益,暮年美德乡邻传。”为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电工丁明铎,丁清和写下:“普通一电工,懿德高如峰。捐献干细胞,挽救一命生。”对数年如一日孝老爱亲的刘玉燕,他赞叹道:“侍遗老身受累,养遗孤心操碎。人贤惠精神贵,树楷模够品味!”

  同很多诗人一样,丁清和在热情地颂扬真善美的同时,也以审视的目光和通俗率真的语言表达出对假恶丑的个人态度。

  有一次上街,看到一个小青年衣着不整、赤胸露背,打电话时出言不逊,满嘴污言秽语。出于善意的提醒,丁清和说,小伙子,我送你几句话吧:“裤开一条缝,上面破俩洞。光膀打手机,张嘴不干净。”没想到,几句话竟把对方说得面红耳赤,不好意思地走了。

  还有一次,坐火车上外地办事,邻座的一位女士与丁清和主动聊天,问他觉得当地火车站怎么样。没想到,眼前这个精瘦的人张口就来:“出差到了火车站,妇女硬拉强住店。要买车票找票贩,小偷守着警察干。”那位女士听完后连忙说,您慢点说,让我记下来。丁清和纳闷,你记这有啥用?原来,她是当地火车站的负责人,想收集过往旅客的意见进行整治,为了表示感谢,还特意送给丁清和一个水杯作纪念。

  用感恩的心记录时代变化

  大约30年前,丁清和结识了时任孟村回族自治县政府办公室主任的孙秀亭,他对丁清和的“顺口溜”大加赞赏,这坚定了丁清和坚持创作下去的信心。在和他聊天的时候,丁清和渐渐认识到了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顺口溜”在政策宣传中的作用,开始有意识地创作一些相关作品。

  在丁清和的记忆中,他小时候的孟村县城是这样:“一个礼堂一个影院,一个百货一个饭店,一条老街平房一片,有地吃饭没地方便”。前几年,为改变人居环境,孟村进行旧城改造,创建园林县城,现如今孟村县城正如他的“顺口溜”中所写:“各个小区树高楼,栋栋高楼精装修,楼内电梯行上下,楼外林荫环境优……”寥寥几笔,孟村县城在时代变迁中的可喜变化跃然纸上。

  改革开放以来,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让占中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感受在身,喜悦在心的丁清和写下:“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时。耕田者纳粮,妇孺人皆知。如今种田人,补贴免税息。看病有医保,耋年老有依。”

  为了改变农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交通状况,近几年,国家大力开展“村村通”硬化工程。公路修通了,家乡的生产生活条件也随之大大改善,一些在外打工的年轻人纷纷选择回家创业。丁清和为此写道:“青壮外流意赚钱,老弱守着苦种田。穷乡僻壤多愁事,交通闭塞发展难。公路修成乾坤转,农工并举效益翻。倡行文明村风正,衣食富足百姓安。”

  常有人不解地问丁清和,你老写这些图个啥?丁清和总是笑着回答:“我不图名也不图利,我这一代人,吃过苦也受过穷,最知道今天的好生活来之不易,写点东西好表达我感激的心情。”

  如今,年近七旬的丁清和仍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坚持创作“顺口溜”,用自己的所见所闻和人生经历感受着时代的变化发展。他说,写“顺口溜”是自己的爱好,这么多年坚持下来,如果不写就总觉得生活里缺了点什么似的,所以会一直写下去。

  在采访最后丁清和告诉记者,他有一个心愿,就是出一本集子,将自己创作的“顺口溜”全部收录进去,因为它们是自己几十年来心血的结晶,也饱含了自己的人生印记。


丁清和的创作手稿。刘延丽 摄

关键词:沧州好人,农民,诗人

责任编辑:董传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