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城网沧州频道欢迎您
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沧州频道>>专题

“摩托车老书记”张树普:不欠村民一笔“账”

来源: 长城网 作者: 2015-01-09 16:01:26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张树普接受本网记者采访。康立江 摄.
张树普向记者展示上级发放的图书。康立江 摄

  长城网沧州12月23日电(赵宝明)72岁高龄,26年奉献,美了村庄,白了青丝;情系百姓,心向未来,老骥伏枥,壮心不已。长城网沧州站本期“寻找身边好人”系列报道,走近东光县东光镇东安屯村党支部书记张树普,感受他对家乡和村民的赤诚之心和满腔热情。

  东安屯村位于东光县城北5公里处的运河畔,现有村民1035人,耕地2145亩,该村原名安乐屯,是著名爱国武术家霍元甲的祖籍故里。1943年出生的张树普,担任过村教师、乡广播员、乡林政员、乡水利员、乡砖厂厂长,1988年任村党支部书记至今。提起张树普,村民们都说:“老书记心里就只有这个村和俺们老百姓!”

  两个耳光,一句誓言,敢叫旧村换新颜

  “啪!啪!”两记清脆的耳光,张树普竟然打在了自己的脸上,声音回荡在整个会场。这是2009年夏天的一个晚上,张树普召集村“两委”干部、党员、村民代表开会,人员到齐之后发生的一幕。68岁的张书记当着所有人的面,没有开口说话,而是先打了自己两个耳光,道出原委之后,在场的人脸上都一样火辣辣地疼。

  那时的张树普,刚刚跟随镇党委、政府赴南方参观学习回来,看到南方各地发展的如火如荼,村镇面貌日新月异,他思想触动极大。他想:“看一看人家的干劲,看一看人家的变化,自己这几十年支部书记是白干了!自己对不起东安屯的村民们!”

  就在这个会上,他当众发了一个誓,“一定让东安屯变个样!”接着他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就是在东安屯村实施新民居建设。

  张树普的想法得到了党员干部群众和上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2010年,东安屯村被确定为河北省新民居建设示范村,该村的新民居建设从项目报批、规划设计到正式施工、第一幢居民楼拨地而起,其间的过程虽然困难重重、波折不断,但是在张树普等人的执着努力下,却一直在推进,从未停顿。

  东安屯村是一个农业村,除了六七家小型塑料加工摊点外,大部分村民收入来源主要靠粮、棉种植和外出打工。近年来,随着农业和务工收入的增加,村民越来越富裕。但是,村民们谁也没有想到,两年后,张树普的誓言实现了,东屯村果然变了样,他们真的像城里人一样住进了干净漂亮、集体供暖的楼房,过着和城里人一样舒适的生活。

  如今的东安屯,已经完成一、二、三期19400平米的新民居建设,四期两栋居民楼今年开工建设。去年,该村投资100万元修建了占地1650平米群众文化广场和1650平米的休闲公园。广场上安装了健身器材,村里购买了音响;公园有小桥流水、假山喷泉、休闲回廊。白天,公园里孩子的欢笑声不断;晚上,跟随着音乐的节奏,老老少少跳起广场舞。公园里的假山上刻着四个红漆大字:安乐公园。

  村民们说:这一切,都是源自于老书记张树普的大胆干事和无私奉献;这几年,老书记为了我们能住上楼,真是操碎了心,跑断了腿。

  一辆摩托车,两个村干部,一条发展路

  2010年新民居建设刚刚起步的时候,为了跑办相关手续,他和村委会主任几乎每天都得到相关单位“跑”一趟,不管天冷天热每次都是骑着摩托车,村里人都称他为“摩托车书记”。镇上的人看见他和村主任,总是开玩笑地说:“俩人加一块都130岁了,还天天骑着摩托跑,小心别摔着。”

  张树普跟我们算了这样一笔账:“村干部就像当家过日子一样,要精打细算,不能乱花村里一分钱。从东安屯到县城虽然只有5公里,可是这一出去就得半天,要是租车哪趟不得用个三四十块钱,俺又去的多,如果都租车,钱都花到车费上,就没钱干正事了。就算坐公交,去的单位多也不方便,不如骑摩托既方便又便宜。”

  张树普有两个儿子,一个经商,一个在外地工作,经济条件都不差,有时候看到老爷子天天骑摩托车来回跑,想为他买一辆轿车,但张树普执意不肯。他说:“当干部的,天天小车进小车出,就算不花村里的钱,也跟群众远了。”

  张树普这样为了群众风里来雨里去的干工作,村民群众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每当张树普和村主任霍宪忠骑摩托车出门,他们都像嘱咐自家人一样嘱咐他们小心,目送他们远去。有时候,有的村民看到他们出门,主动开车接、送他们,绝不提报销汽油钱。

  张树普的精神也感动着县、乡干部,有的事情,只要张树普打一个电话,不等他与主任出门,县乡干部就已经进村了。他们说:“让两位老人天天跑过来,心里过意不去。”东光镇党委书记邹大勇不止一次的嘱咐张树普:“你们岁数大了,乘摩托车不安全,若是村里困难,镇上可以破例给你们解决一些车费。”

  其实,骑摩托车办事只是张树普平时为村里精打细算的一个缩影。在他的领导下,东安屯村不断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完善各项民主议事、决策、管理制度,畅通民意反映渠道,理顺干群关系。村里健全了村代会、村监会等民主组织。在新居建设过程中,财务收支全部由村民代表组成的理财小组管理,重大收入、开支都要公示。张树普等村“两委”班子真正做到了财务公开、透明,让村民放心。

  民情日记,为民解难,不欠群众一笔账

  2013年第七届“沧州好人”颁奖礼上,张树普被评为“沧州好人”典型代表。面对荣誉,他总说,自己没有什么事迹,但熟悉他的老主任,却知道他有一摞厚厚的“账本”。担任村支书以来,他时刻带着一本“民情日记”,26年一共记了30多本。张树普常称他的日记为账本:“村民的事记在本上,如果不想办法解决,就是欠村民的账。

  走进张树普的屋子,一张老式的写字台上放着两摞笔记本,这些笔记本封皮各异,大小不一,其中一部分笔记本的纸页都已经泛黄,字迹也变得有些模糊,一看就很有些年头。翻开一本日记,扉页上写着“把思想凝聚在想干事上,把工作定位在真干事上,把能力体现在会干事上,把目标锁定在干成事儿上”,这就是这位基层老党员多年来一直为之奋斗的目标。

  翻开一本本纸页泛黄的日记,里面浓缩了东安屯村20多年的变迁。大到调整土地、打井、修路、修建学校、建设新民居,小到各家红白喜事、邻里纠纷、村民会议,或简或繁,全都记录在册。除了具体事件外,还有张树普对于村里事情处理的心得体会。因为事件记得全,村民之间有个宅基、地头的纠纷,也都到支书家翻翻日记,对对“账”,白纸黑字化解了村里不少可能产生的矛盾。

  日记里多数都是这样的“账”:今天的雨下得大,谁家的房子淹了;村里谁生了大病;打井修路占了谁家的地;谁家的儿子娶媳妇没有新房;谁家闹了矛盾需要调和……“这些事虽小,可都关系着村民的和谐生活,需要一件件去解决。看到这些‘账’,就总觉得还有事情没做完,就得忙着去办。”张树普说。

  20多年来,伴随着一笔笔被勾掉的“账”,大量困扰群众生产生活的难题逐一解决。近年来,东安屯村修环村柏油路3600米,解决了村民行路难的问题;打深井8眼,解决了村民吃水难、浇地难的问题;建了一所学校,解决了村里孩子的上学问题;建了新民居,解决了村里长久以来的宅基地问题。经济发展了,村风也正了,村子也稳定了,20多年来,东安屯村没有发生过一起上访事件。

  老当益壮,身心不闲,愿为村庄发展献终生

  清晨6点整,张树普就早早起来,打开车库拿出扫把,与其他几名村干部和义务保洁志愿者一起,开始打扫村庄居民楼前的广场,一直忙到7点,楼前广场、公园都打扫地干干净净。这时,老伴已经把早饭做好了。

  整个村子的大事小情都装在他心里,简单的吃了几口早饭,张树普又要出发了。今天他要同施工队技术员一起讨论居民楼的建设问题,还要联系绿化的施工队。另外,他还要赶到镇政府,向镇党委汇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情况,请上级领导帮助协调解决几个问题。

  张树普的一天是忙碌的,也是充实的,他说:“只要群众需要我,我就还能再干十年、二十年!”

关键词:张树普,书记,农村

责任编辑:董传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