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尽责 立德树人
大学校训是一所大学对其历史传统和文化精神的抽象表达。在高校众多的育人元素中,校训以其鲜明的精神引领、文化认同、价值导向功能,表现出独特而有效的作用。挖掘大学校训的文化内涵及价值意蕴,努力将大学校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新时期国家、社会、公民应当遵循的价值原则和道德规范的全面概括。河北科技大学校训“兴业、尽责”不仅展现了学校精神,也从自身角度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校训中的“兴业”与“尽责”突出强调了个人与社会的统一,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关于家国情怀、社会关爱、人格修养等方面的价值追求,表现大学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通共融、契合互动。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炼的完成,为我们的校训注入了新的精神内核,丰富和提升了校训的内涵,使校训更富正能量,更有凝聚力,更具感召力。 大学作为公民价值观培养、传播最重要的阵地,既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融入校训教育中,又可以通过师生对校训精义的躬身践行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校训为基点,坚持实践养成,是我校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于行的重要途径。学校积极鼓励师生参与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在包括校训、校标、校歌等内容在内的形象识别系统的创建过程及新校区主要建筑、景观和道路命名过程中,充分征集、听取师生意见,全程吸收师生参与,使师生真正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通过向学生征集铭言牌的内容、种植“纪念林”等活动,吸引和激励广大同学饱含热情地参与到环境建设工作中来,共同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训与大学精神相表里。我校校训是与“进取、协作、奉献”的学校精神一并提出的,二者起到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功效。“兴业、尽责”的校训有了学校精神的引领,使师生在践行中有了方向。例如,我们创办了可供学生自由选择、周期运行的“热点问题半月谈”这一独具特色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理性看问题,慧眼看世界”,成为学生的指路明灯;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工作,井陉拉花、常山战鼓、晋州官伞、沧州落子等20多种民间艺术落户校园,成为培育学生爱国情感、民族情怀、集体意识的教育资源;支持“阳光宣讲团”这一大学生自我教育组织的经常性活动,以正能量的光辉照亮学生心扉。 学校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创设了“学生节”“合唱节”等新节俗,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权利与责任对等的意识,深刻体味自我在集体中所应担当的责任。积极倡导和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展社团活动,形成了200多个社团“争芳斗艳”的壮观局面,让更多的学生成为组织主体、参与主体,在集体活动中培育强烈的责任担当意识。建立了学生干部轮岗制度,让更多学生享有为集体担当组织、管理和服务责任的机会。 学校以科技创新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价值感。学校很早就推出了大学生科技创新立项制度,学生只要在申报竞争中获得立项许可,就可以得到经费资助。学校还压缩课内学时,增设了6周4个学分的“个性教育系列课程”,全天候向学生开放80多个实验室,投资建立了上千平方米的学生自主学习中心,各类专业竞赛等活动更是开展得如火如荼。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促发了一大批科技创新成果。在德国北莱茵维斯特法伦协会举办的红点工业大赛中,2011年、2013年两次荣获“红点奖”,并于2011年获得了难度很高的“红点至尊奖”。今年6月,我校大学生航模队首次走出国门参加比赛,便勇夺英国国际大学生飞行器设计大赛电动组项目冠军,并获得本届赛事唯一一项最佳设计奖。 以“兴业、尽责”校训为基点,引导学生方向感、责任感和价值感的目标追求,基本承载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重要要求,有利于强化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认同和自觉践行,为学生带来了莫大的价值感和成就感,并进一步提升为荣誉感和自豪感。多年来,我校毕业生以“懂事、能干”的鲜明特点受到社会用人单位的广泛欢迎,就业率连续十多年居省属高校前茅。 |
关键词:教育,大学,校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