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县区分站:
当前位置: 特色产业

沧州:育出好种子 盐碱地里多打粮

来源: 沧州日报  作者:刘杰
2024-05-27 11:09:01
分享:

  眼下,正值小麦籽粒灌浆期,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耐盐抗旱新品种“小偃155”在沧州长势如何?预计产量多少?日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专家下田“问诊”,助力丰产丰收。

  “小偃155”由中国科学院生物学研究所李振声团队培育,2021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土壤含盐量0.3%及以下盐碱地上种植。去年在渤海新区黄骅市典型盐碱地大面积示范时,平均亩产411公斤。

  河北元硕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在沧县望海寺示范区,种植了2200多亩“小偃155”繁种田。茁壮的麦穗长势喜人,穗粒充盈结实。“今年亩产预计400公斤左右。”企业负责人赵建峰说,他们今年用的是沟播,明年试着改进播种技术,产量可能会更高。接下来,他们将做好小麦病虫害防治以及干热风预防,为收获做好准备。在中国科学院南皮生态农业试验站的试验田里,工作人员介绍了小麦抗病性、适应性和丰产性,以及播种技术和后期管理。附近一些种粮大户纷纷前来“取经”。

  “小偃155”培育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郑琪说,李振声院士科研团队在中国科学院南皮生态农业试验站培育出“小偃60”“小偃156”等系列品种,这个系列是小麦与长穗偃麦草的远缘杂交后代,在环渤海低平原中低产田累计示范推广种植400余万亩。

  小麦育种工作耗时长,得一年一年选种试验。郑琪和同事从上千个原始材料确定亲本,每年要做七八百个组合,去雄上万个小花,聚合亲本的优良性状,通过一个世代一个世代地选择,从上千株后代中寻找符合要求的种子,选择出优良株系,再经过品种比较试验才能全面评价新品系优劣。“小偃155”从开始试验到品种特性稳定,大概花费了六七年时间。

  试验时,郑琪和同事去过海兴、南皮、渤海新区黄骅市。她发现,“小偃155”不仅抗旱耐盐,蛋白质含量也很高。这两年,“小偃155”逐渐受到种粮大户和种子经销商青睐,2021年到2023年在沧州种植了6万多亩。

  “现在还有不少技术难关需要攻克。”郑琪说,目前,他们正在中国科学院南皮生态农业试验站进行着诸多育种试验,一些优种在研发出新,以后适宜盐碱地的种子会越来越多。

关键词:旱碱麦,麦种,耐盐抗旱,小偃155责任编辑:张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