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县区分站:
当前位置: 沧州发布

沧州市举办《沧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

来源: 长城网  作者:刘舰 陆雅男
2024-06-12 17:24:00
分享:

  新闻发布会现场。长城网•冀云客户端 陆雅男 摄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6月12日讯(刘舰 陆雅男)今天上午,沧州市政府新闻办举办《沧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全程实录如下:

  沧州市委宣传部对外推广和新闻发布科 李思杰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欢迎出席沧州市政府新闻办吹风会。今天,我们邀请沧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于克东先生,向大家介绍《沧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下面,请于克东副局长进行发布。

  沧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 新闻发言人 于克东

  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沧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感谢大家对沧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的关注与支持。

  《沧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今年1月22日获得省政府批复,是沧州市首部“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是对沧州市国土空间作出的全局安排,是市域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的政策和总纲。下面,我从两个方面向大家介绍《沧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有关情况。

  一、《规划》的编制背景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沧州市于2019年6月启动了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成立了市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建立了“党委领导、政府组织、部门协作、科学决策”工作机制,组建了由河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牵头,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等编制单位参加的编制团队。规划编制实行“市-县-乡-村”四级联动,与相关规划充分衔接,同步开展了总体规划、专题研究、专项规划和“一张图”信息平台建设,构建了沧州市“四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二、《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基于特征优势明确城市性质。《规划》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沧州市滨海拥河、湿地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等现状特征,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等战略机遇,研究确定沧州的城市性质为“京津冀城市群重要节点、环渤海地区重要的现代化工业城市、中国大运河文化重要承载地、冀东南区域中心城市。”(二)构建以“三区三线”为基础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到2035年,沧州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111.67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950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399.82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倍以内。构建全市“一港双城三带四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一港”即黄骅港;“双城”即沧州中心城区和渤海新区黄骅市;“三带”即东部沿海经济带、中部大运河文化带、环雄安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带;“四区”即东部沿海率先发展区、中部都市核心发展区、西部对接雄安发展区、南部县域特色产业发展区。构建“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县城(城区)、中心镇、一般镇”5级城镇体系。建设提升沧州中心城区、渤海新区黄骅市的城市能级和水平,支持任丘、河间、泊头3个副中心建设,培育壮大东光包装机械、吴桥文化旅游、孟村和盐山管道装备等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三)构筑陆海统筹、向海图强的海洋空间。优化生态保护区、海洋发展区两大海洋功能区,按照限制开发、优化利用两类管控海岸线资源,统筹陆海一体化保护与利用空间,推进“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统筹推动渤海新区黄骅市港产城融合创新高质量发展,保障临港产业用地用海需求,壮大海洋经济,打造全省沿海经济带重要增长极。(四)积极融入和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大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力度,加强与京津在生态、产业、设施建设等领域的深度合作。进一步拓展服务对接雄安新区建设的深度,打造服务雄安新区的制造业协作基地、产业支撑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绿色能源供应保障基地,将黄骅港打造成为雄安新区便捷的出海口。(五)加强历史文化和风貌特色保护。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传承与利用好大运河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武术、杂技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多重价值,打造沧州魅力休闲体系,建设文武沧州。突出东部滨海生态、中部大运河文化、西部林田景观风貌特色,塑造河海相济、底蕴深厚的魅力名城。(六)完善通达高效、安全韧性的支撑体系。统筹布局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确保雄商高铁、津潍高铁、石衡沧港城际铁路、邯港高速、曲港高速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空间需求。建设现代化的城乡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将献县泛区、任丘文安洼、青县贾口洼、主要河道管理范围等划为洪涝风险控制线,完善以河道堤防为基础、蓄滞洪区为依托的防洪工程布局,增强城市抵御洪涝灾害的能力。加强抗震、消防、人防、避难场地等防灾减灾设施建设,提升综合防灾水平,建设平安沧州。(七)建设千年狮城、幸福宜居的中心城区。统筹推进沧县、青县与沧州中心城区一体化发展。突出沧州中心城区的核心地位,青县城区建设成为沧州对接京津北部“桥头堡”、京津高品质蔬菜示范基地,沧东经济开发区发展成为石衡沧港经济走廊战略节点,功能设施配套完善的产业新城。优化中心城区用地布局,构建“一河五城”的城市空间结构。以大运河文化带为城市客厅和中轴线,促进城市拥河发展,打造展现狮城魅力的南北向文化景观带。有序引导中部老城区、西部高铁新城、东部产业新城、北部和南部生态新城特色化发展。

  下一步,我局将通过加强规划传导和约束,建立规划实施工作机制,完善规划实施监督机制,建立全市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等举措保障《规划》顺利实施。

  沧州市委宣传部对外推广和新闻发布科 李思杰

  谢谢于克东副局长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记者举手示意,并通报所在媒体。

  记者:您好,刚才您提到要构建五级城镇体系,请问聚焦沧州市各县(市、区)高质量发展,如何构建分工合理的城镇体系?

  沧州市委宣传部对外推广和新闻发布科 李思杰

  请于克东副局长回答。

  沧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 新闻发言人 于克东

  沧州市将以黄骅港、沧州中心城区和渤海新区黄骅市“一港双城”建设为引领,支撑人口向中心城区和渤海新区黄骅市集聚,支持任丘、河间、泊头三个市域副中心建设,形成“一港双城三个市域副中心”城市发展格局,构建“双城三副、四轴三区、多点支撑”的城镇空间结构。

  “双城”:做大做强沧州中心城区,高标准建设渤海新区黄骅市,加强“双城”与黄骅港之间的交通、商贸、信息等方面的联系,带动全市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三副”:支持任丘市建设京津冀清洁能源服务保障基地、协同雄安创新发展重要支撑区。支持河间市建设对接服务雄安新区的战略支撑区、国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重要的电线电缆、通讯材料生产基地、京南文化名城。支持泊头市建设京津冀区域装备制造业节点城市、大运河文化带节点城市、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

  “四轴”:东部落实省级沿海发展轴,强化港产城融合发展;中部落实省级京廊津沧发展轴,推进青沧一体化发展,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纽带,带动泊头市、南皮县、沧县、东光县、吴桥县等沿线城市特色化发展;西部雄沧发展轴,串联任丘市、河间市、肃宁县、献县4县(市),聚焦对接服务雄安新区,推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落实省级石衡沧港发展轴,重点完善“东出西联”通道格局和对外开放平台,带动献县、盐山县、孟村回族自治县、渤海新区黄骅市等沿线城市发展。

  “三区”:东部沿海发展区重点打造环渤海高质量发展新高地,中部大运河文化带发展区重点打造青县-沧县一体化、泊头-南皮一体化、盐山-孟村一体化发展核心区,西部对接雄安发展区重点打造对接服务雄安新区的战略支撑区。

  “多点”:推动县城、小城镇和特色小镇协调联动发展,构建“多点支撑”的城镇体系结构。

  沧州市委宣传部对外推广和新闻发布科 李思杰

  请继续提问。

  记者:您好,刚才您提到优化中心城区用地布局,构建“一河五城”的城市空间结构。能否详细介绍一下如何加快沧州城区建设,打造高品质城市空间?

  沧州市委宣传部对外推广和新闻发布科 李思杰

  请于克东副局长回答。

  沧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 新闻发言人 于克东

  《规划》明确了沧州市中心城区发展方向。按照“北延、南展、西提、东建、中优”的发展思路,向北以园博园为依托,高标准规划建设中心城区北部区域,在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方面加强与青县的联系;向南依托大运河优良的生态环境资源,重点建设文化、娱乐、康养等服务设施,高标准规划建设中心城区南部区域;向西发挥高铁站的拉动效应,加快西部高铁新城改造提升,重点规划打造高铁中央商务区,提升城市门户形象;向东优化沧州经济开发区用地布局,推动职住平衡发展,以京沪铁路火车站、长芦大道周边区域改造和职教园区建设为依托,完善东部城区综合服务功能,以石衡沧港城际铁路火车站建设为依托,拉动中心城区向东拓展;中部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契机,调整中心城区两岸用地结构,完善城市功能,提升运河两岸景观环境和人文特色。

  沧州市中心城区将打造“一河五城”的城市空间结构。“一河”为大运河,集合大运河沿线的城市景观绿化、文化展示、生活休闲等功能,打造展现运河城市魅力的南北向文化景观带。中部老城区,以减容提质为主线,推进城市更新改造,提升城市景观特色和人文品质。西部高铁新城,包括京台高速公路以东、迎宾大道以西、朔黄铁路以南、石黄高速公路以北区域;永济路以南区域依托沧州高铁站,打造高品质商贸集中区;永济路以北区域为沧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东部产业新城,包括饶安大道以东、京沪高速公路以西、石衡沧港城际铁路以南、捷地减河以北区域;永济路以北围绕石衡沧港城际铁路火车站,打造城市东部综合生活区;永济路以南围绕职教园区、沧州经济开发区,打造产教城融合示范区。北部生态新城,包括迎宾大道以东、饶安大道以西、朔黄铁路以南、渤海路以北区域,依托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加强运河两侧城中村有机更新,打造生态宜居新城。南部生态新城,包括迎宾大道以东、饶安大道以西、海河路以南、石黄高速公路和捷地减河以北区域,充分发挥大运河河畔景观优势,打造宜居、宜乐的生态新城。

  沧州市委宣传部对外推广和新闻发布科 李思杰

  谢谢于克东副局长的介绍,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们,本场吹风会到此结束,再见。

关键词:沧州国土空间,京津冀,大运河,狮城责任编辑:张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