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讯(记者 吴浩 通讯员 张肖微)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把“放管服”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加快政府职能深刻转变,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日前,沧州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中,积极转变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方式,深化以发现问题为目的、以风险分类为依托、以联合抽查为手段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改革,既有效解决了监管缺失和“随意检查”等问题,又牢牢守住了安全的底线,达到了抽查主体少,问题发现多,进门次数少,服务效能高的双重效果,让企业真真正正享受到“放管服”改革的红利。
一个清单推进监管常态化
十九大以来,随着商事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创新创业效应的逐步显现,市场准入放宽了,市场活力迸发了,市场主体像雨后春笋般快速增长。面对庞大的市场主体,以巡查为主的传统监管方式的弊端也日益显现。在有限的监管力量下,监管人员对市场主体平均用力,造成监管人员疲于应付,既“管不好、管不细”,又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企业负担。
“沧州市的政府工作部门有35个,每个部门各管一段,这么多部门如果频频去市场主体检查,会严重干扰其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加重市场主体的负担。”面对市场监管主体,工作人员经常会有这样的感触,传统监管方式与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不适应,按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建立一套更完善、更高效的市场监管体制势在必行。
党中央、国务院一声令下,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改革便在沧州生根发芽。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落实、高质量推进成为全市从上而下的共同方向。
沧州市委、市政府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作为全市中心工作,连续多年列入全面深化改革重点改革任务和《政府工作报告》重要内容。市委书记王景武、市长梅世彤多次强调部署,要求全市各级各相关部门站在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六稳”“六保”任务,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高度,加快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常态化,为沧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打造优质环境。
2020年,是沧州市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的重要一年。市、县两级以“应纳尽纳”为原则成立、调整“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副市(区、县)长实现了统一部署,统一指挥,统一协调;印发《沧州市“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实施方案》,制定《沧州市“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文件汇编》,出台《沧州市随机抽查工作指引》,不放过任何一个盲点和漏洞;对全市随机抽查事项清单进行更新,涉及到35个部门320个随机抽查事项的清单进一步扩大了抽查事项的覆盖面;统筹国家、省、市、县四级资源,完善市场主体名录库和10124名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提高了全市“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
如今,“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已经在沧州市形成了常态化模式,各级各有关部门严格按照年度随机抽查工作计划,通过公开公正的方式从检查对象名录库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匹配执法检查人员,极大地压缩了监管部门与市场主体双向寻租空间,提高了市场监管的效能和公正性。2020年,沧州市市场主体总数达到55.8万户,全市共开展随机抽查2639次,抽查市场主体13046户,发现问题2683个,列入异常经营名录1646户。
为实现随机抽查工作全流程公开,沧州市在“信用中国(河北沧州)”网站增设了“双随机、一公开”专栏,各县(市、区)和市直部门分别在其政府或部门门户网站创建“双随机、一公开”专栏,2020年,全市发布抽查事项清单、年度抽查计划、抽查工作方案及抽查结果等“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信息1.2万余条。
一套体系打造监管精准化
沧州市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以来,市场主体和监管人员的随机性打破了过去日常监管原有的巡查制和随意检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执法的主观随意性,实现了“阳光监管”。但问题也随之而来。由于依托的是“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平台进行随机选择,没有了人为因素影响,有时候选择出来的监管对象并不科学,信用高的企业反复被抽到,而信用低的反而有可能成为“漏网之鱼”。
如何做到对守信者的监管“无事不扰”,对失信者的监管“无处不在”?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沧州市积极探索差异化的分类监管模式改革,从对守信失信者“一视同仁”,向对守法者“无事不扰”,对违法者“利剑高悬”的目标转变。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20年,全国在11个省市先行开展了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试点工作,沧州市作为河北省两个试点市之一,牢牢把握住机会。
“我们将抽查企业比例、频次与其信用风险等级结合,科学分配监管资源,分门别类实施差异化监管,提高了双随机抽查的精准性。”据沧州市“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根据企业未来一段时间内发生风险的概率由低到高,信用风险分为A(低风险)、B(中低风险)、C(中风险)、D(中高风险)、E(高风险)五个等级,沧州市依托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平台,对信用风险较低的企业,合理降低检查频次和比例,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对信用风险一般的企业,按照常规要求依法监管,对信用风险较高的企业,提高检查频次和比例,依法依规实行严管,不但对守法企业形成正面激励,还反向增强了市场主体的信用意识和自我约束力。
2020年,沧州市市场监管局分别按照20%、15%、10%、5%的比例,在高风险、中高风险、中风险、中低风险企业抽取510户、352户、986户、328户开展监管工作。经过各级检查,分别在高风险、中高风险、中风险、中低风险企业发现问题448户、205户、195户、64户,分别占抽取企业数的87.84%、58.23%、19.78%、19.51%。
“不管是横向比较,还是纵向对照,都充分表明了根据企业信用风险等级确定不同的抽查比例,有利于提高问题发现率。”据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的数据,2019年全市抽查市场主体20431户,发现问题率13%,2020年抽查市场主体13046户,问题发现率却达到了20%,抽查市场主体少了,发现问题却多了。
“我们把企业信用风险分级与随机抽查相结合,列入异常名录的比率比以往大幅增加,”据青县市场监管局局长代敬东介绍,2020年,青县抽取BCD三个风险等级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培训机构、种子生产企业和C级的供热公司进行了监督检查,结果表明,信用风险+双随机的模式既保证了必要的抽查覆盖面和监管效果,又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企业正产生产的影响,还缓解了基层监管力量不足的矛盾。
一支队伍实现监管联合化
2021年春节前夕,沧州市“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对2021年度全市“双随机、一公开”抽查计划进行了第三轮的征求意见。“我们紧紧围绕壮大新动能、培育新引擎、做大做强区域特色产业集群这一经济工作重心和辖区重点风险隐患,反复与有关部门进行沟通确认,确保计划的实用性、科学性和便捷性。”
在沧州,与基于信用风险分类随机监管同时进行的,是跨部门联合抽查。2020年,针对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沧州市本级组织组织市场监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住建、发改、农业农村等20余个部门,先后开展了人力资源市场、房地产行业、定点屠宰企业、运输业、旅游业和教育行业等五次跨部门联合抽查行动。据统计,全年全市共完成跨部门联合抽查96次,参与部门330个次,随机抽查企业522家,发现问题114个,列入异常经营名录59家,实现了市场监管领域主要监管部门联合抽查全覆盖、常态化。
在沧州市文广旅游局、市场监管局、公安局、税务局、商务局刚刚结束的对旅游、娱乐业跨部门联合抽查中,有两家旅行社因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文广旅游局综合执法局有关负责人说:“通过跨部门联合抽查,将以前各执法部门分别独立的检查,整合为多部门一次检查,全面会诊。这种一支队伍进一次门查多项事的做法,较好地解决了多头监管、重复检查、权力寻租等问题,切实实现了监管效能最大化、监管成本最优化、对市场主体干扰最小化。同时,政府部门之间对抽查发现的违法行为实施联合惩戒,加大公示公开力度,形成了有力的震慑。”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我们将以此为契机深化‘放管服’改革,将基于信用风险的分类抽查、跨部门联合抽查全覆盖、常态化,进一步提高精准性和靶向性。”沧州市“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冯彦彬说,沧州市将围绕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眼建立适应“大市场、大监管”的工作体系,积极营造公平、公正、公开、透明、有序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