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县区分站:
当前位置: 特色产业

科技助力“粮仓”丰足

来源: 沧州日报  作者:
2019-06-17 15:24:36
分享:

  ——麦收时节走进南皮县“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

  沧海变良田,“粮仓”麦收忙。

  眼下正是麦收时节,记者来到位于南皮县的“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麦区,看到了刘八里乡李家庵村70岁村民李振宇正和村民们收麦子。今年麦收情况如何?李振宇说,相比往年,今年雨水较少,在他们村,有三分之一的农户用上了“二水”浇灌,“这些浇灌的麦区,晚熟吸氧多,成分好,质量相对较好。”

  李振宇口中的“‘二水’浇灌”,指的是“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攻克的技术——冬小麦微咸水安全补灌技术。

  “渤海粮仓”是我国2013年启动的国家重大科技支撑计划,通过研发、集成、示范推广土肥水种等技术模式等,提高环渤海低平原区4000万亩中低产田、1000万亩盐碱荒地的粮食增产能力,去年,项目一期目标如期完成,突破了增产30亿公斤的目标,通过验收。作为首先推开“粮仓”大门的南皮县,则是“渤海粮仓”项目的技术发源地和实施核心区。

  科研人员发现,沧州地区的地下咸水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咸水、微咸水资源潜力巨大。经过长时间对照实验,他们提出基于有机质提升的微咸水安全灌溉技术体系和模式,颠覆了“只有淡水才能浇庄稼”的认知。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利用微咸水灌溉冬小麦有显著的增产效果,而拔节期是最为显著的时期。“沧州区域的淡水资源相对匮乏,利用微咸水补灌冬小麦这项技术能实现以咸补淡、以淡调盐、多水源互补高效利用。”“渤海粮仓”中科院南皮生态农业试验站副站长、南皮县副县长孙宏勇说,研究人员以节约地下淡水、挖掘咸水利用潜力和提高雨水利用效率为手段,通过技术集成创新,实现在不增加或者降低区域农业淡水资源用量条件下,为粮食增产助力。

  一期项目虽然结题,但科技助农的步伐并没有停止。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业稳产增产已经提出了要求,强调用科技创新来带动增产增收。项目区将在一期基础上,实施环渤海中低产区农业提质增效工程、滨海盐碱地生态草牧业绿色发展行动、农牧结合循环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模式等。通过项目的实施,在环渤海5000万亩中低产田和盐碱地区域,实现绿色农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的全面升级,将渤海粮仓区域农业发展动力由技术驱动、项目驱动,发展升级为产业驱动和制度驱动,推动盐碱中低产田由治理改造到盐碱资源高效绿色开发利用的跨越式升级。“从今年开始,我们将在确保粮食稳产的基础上,慢慢向‘求质’方面转变,陆续进行抗逆优质冬小麦品种的选育和筛选,节水灌溉微咸水补灌提质增效技术,有机肥施用等栽培管理措施减缓盐分胁迫技术等试验。”孙宏勇说。

  “跟着试验站种了这么多年粮,看着地里产的粮食逐年增加,俺们对这个项目佩服得是五体投地。”李振宇说。

关键词:科技,粮仓责任编辑:董肖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