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县区分站:
当前位置: 本网动态

沧州2018年生态文明建设交出满意答卷

来源: 长城网  作者:段永亮
2019-01-14 00:04:00
分享:

  运河两岸环境整治。董传辉摄

  长城网沧州讯(记者段永亮)2018年,沧州市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显著提升,超额完成全年造林绿化任务,预计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1%,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7.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4平方米;顺利通过国家节水型城市现场考核,该市将成为继唐山市、廊坊市之后,全省第三个国家节水型城市;首次通过南水北调石津干渠和保沧干渠引生态水近5800万立方米,部分河流生态明显改善,再现昔日旖旎风光;全年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0.6%,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沧州市近岸海域水质达到一类水平,较2017年实现跨越提升……

  去年,沧州市从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到持续推进空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攻坚行动,从推进大运河沿线和中心城区高速公路围合区绿化工程到实施河长制、加强近岸海域污染治理,从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到大力发展低耗、低排、高效的可持续发展绿色产业,绿色发展热潮涌动沧州大地。

  加大生态修复和环境整治力度,千年运河重塑魅力

  1月8日一大早,寒冷的天气无法阻挡人们晨练的步伐,在清池南大道与九河路交口附近的沧州大运河生态修复与环境卫生整治工程展示区,早已聚集了不少来这里晨跑、散步的市民。

  2018年国庆期间,这项用地面积约1200亩、总投资近1970万元的大运河生态修复与环境卫生整治工程展示区正式对外开放。工程在保留原有树木和地形地貌的基础上,利用运河清淤工程堆积的土方,因势就势打造场地微地形,仅展示区整体草皮铺设面积约825亩、55万平方米,成为沧州市广大市民又一个休闲、游憩好去处。

  2018年,沧州市通过构建“一港双城三带四区”发展格局,启动实施了大运河城市区生态修复和环境卫生整治工程,将大运河文化带打造成为“中国大运河文化重要的承载地、城市生态休闲走廊示范区、沧州城市重要标志”,运河沿线环境面貌得到显著提升。

  东光县氧生园运动休闲森林公园,位于大运河畔,已形成绵延20公里的绿色长廊、万亩林海。经过改造提升,如今园内建有健身长廊与自行车驿站、大型生态停车场、花园式房车营地、观鸟平台、婚纱摄影基地等,2018年国庆假日接待游客同比增长40%。

  不止东光,吴桥、沧县、泊头、运河区等大运河沿线县(市、区)均结合本地实际和文化资源优势,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2018年春季大运河沿线绿化工程就完成造林23.1万亩,一个个森林公园、生态大方、家庭林场、采摘园、休闲园“破土而出”,吴桥杂技服务中心、田园综合体、张之洞文化园等多个与运河文化相关的项目已经建成或正在加速建设,大运河文化旅游景观初步连点成线,“百里运河图”精彩呈现。

  构建生态氧吧,建设绿色家园

  2018年,沧州市印发了《沧州市国土绿化三年行动方案》《沧州市2018年造林绿化实施方案》《沧州市大运河沿线绿化和中心城区高速公路围合区绿化工程管理办法》等多个文件,将造林任务层层分解下达到县、乡、村、单位,形成层层抓落实的责任机制。这一年,该市大力推行“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专业化造林”工作机制。该市财政拿出专项资金,对大运河沿线绿化和中心城区高速公路围合区绿化两项重点绿化工程进行奖补,各县(市、区)也在活化机制、出台政策的基础上,拿出专项资金用于造林绿化奖补。

  在绿化机制与政策的激励下,不仅调动了沧州当地企业参与绿化的积极性,而且吸引北京、天津、山东、上海等外地近百家企业到该市投资绿化,共计吸纳社会投资22亿元,形成了多主体参与、多渠道投资、多形式造林的良好局面。

  这一年,沧州市以大运河沿线绿化和中心城区高速公路围合区绿化重点工程为抓手,积极推进全域国土绿化三年攻坚行动,大运河沿线和中心城区高速公路围合区绿化工程补植补造、绿色廊道改造提升、大方大片、森林围城、村庄绿化五大绿化工程有序推进,在该市境内构筑了一条纵贯南北的绿色长廊,在其中心城区周边建设了绿景交融的生态“氧吧”。

  在绿化中,该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指导林农从种植模式谋致富、向林业产业要收入,千方百计提升林业综合效益。在优化树种结构上,引进了复叶槭、北美海棠、黄桃等10多个新特树种,共种植各类经济林18万亩。东光县新建林药立体化种植示范园3200余亩,仅林下套种辣根一项每亩就可增收2000元。

  同时,沧州市还不断强化对造林绿化工作督导调度,坚持造林绿化日报制度,建立了“沧州造林绿化进行时”微信群,实时在线调度指挥造林工作……

  灵活的机制,有力的措施,为植树造林提供了坚强的保障。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5日,沧州全市完成造林50.96万亩,完成全年造林40万亩任务目标的127.4%。

  铁腕治污,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

  “蓝天白云一点也没少!”入冬后,沧州市民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集中采暖期的到来并没有给沧州的天气带来多少影响。这份来之不易的“蓝天幸福感”,源自该市一年来在控煤、治企、抑尘等方面持之以恒的付出。

  这一年,沧州市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采取综合减煤措施,严格执行新上耗煤项目煤炭减量替代,推动煤改电、煤改气等清洁能源替代工作。供电部门累计投资2.54亿元,新增改造配变666台,新增容量193.3兆伏安,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201.2千米,0.4千伏线路354.6千米,完成4万户“煤改电”的改造任务。推进燃煤工业锅炉改造升级,淘汰燃煤锅炉855台。

  同时,强力推进“散乱污”企业整治,2000多家“散乱污”企业已实现动态清零。在聚焦民众利益攸关的环保问题时,沧州市加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深入推进网格化管理,并对辖区188个污染源监测点位,建立远程质控体系,以此达到科学自动质控、系统联网、自动预警的监管新模式;新购置6辆移动式遥感监测车,并在其市区及周边重要路口设置站点与公安部门开展联合路查路检;采取多种形式推进河长制公众参与机制建设,建立市级河湖长制信息管理平台,加强水源地和重点流域水环境保护,促进水环境质量全面改善;加强环保执法监管,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坚持零容忍;深入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攻坚月”“提升月”行动,长效管理机制逐步健全;继续实行冬季采暖季公交免费乘坐、车辆限行等措施,减少污染排放……一系列举措,让市民真切地感受到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环境的现实变化,让大家纷纷给沧州的生态环境建设点赞。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美丽沧州的生态底色更加靓丽。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沧州责任编辑:董传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