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天从市旅游委获悉,为加快推进我市旅游由速度向质量、由质量向效益、由产品向品牌转型升级,日前,全市印发出台《沧州市旅游质量提升行动计划(2018—2020年)》。按照计划,到2020年,全市接待游客量达到2700万人次以上,旅游业总收入突破300亿元。
围绕完善旅游标准质量体系、改善旅游供给质量、提高旅游服务和管理质量、规范旅游市场、提升游客满意度、扩大旅游品牌影响力,我市将从旅游产品质量提升、乡村旅游质量提升等9个方面着手,重点实施好旅游工程提升专项行动,推动全市旅游质量全面提升。
旅游产品质量提升工程。以吴桥杂技大世界等景区创建5A级景区为契机,有效带动南大港湿地、河间府署等景区品质全面提升,打造一批精品景区品牌;加快红色旅游景区提档升级,打造津南红色旅游区、冀鲁边红色旅游区、冀中红色旅游区等旅游产品;依托沧海文化风景区、东渡旅游码头、南大港湿地生态度假区等旅游项目,打造集滨海休闲娱乐、渔村体验度假、海鲜美食餐饮、湿地生态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滨海休闲旅游度假区;推动渤海新区、河间市、青县、南大港创建四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建成一批重点旅游特色村镇,打造一批有一定规模的星级农家乐;跨区域整合精品旅游线路,打造蓝色海滨、绿色生态、红色经典、彩色民俗四大线路品牌。
乡村旅游质量提升工程。推进乡村旅游标准化,高标准打造18个乡村旅游示范村。突出乡愁体验和乡土风情,打造沧州乡村旅游“放心”品牌。以全市3A级以上景区、现代农业园区为龙头,推进景村一体化发展;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现代农庄、田园综合体等,依托“一村一品”助力乡村旅游。
旅游品牌质量提升工程。依托我市运河、渤海、武术、杂技等优势资源,构建由各县(市)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节庆品牌、服务品牌等组成的沧州旅游品牌体系;推动旅游品牌宣传纳入“生态宜居美丽沧州”全市对外宣传战略,积极融入京杭大运河旅游营销联盟、京沪高铁旅游联盟等宣传平台,加大推广力度。
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提升工程。坚持不懈推进“厕所革命”,2018年到2020年计划全市新建、改建旅游厕所300座;加快构建“中心城区—旅游村镇—旅游景区(点)—服务驿站”旅游咨询集散服务体系,推进市内铁路、高速公路服务区及国省干道加油站完善旅游服务功能,新建2个标准化、示范性游客集散中心和游客服务中心;围绕京津冀旅游圈,打造“快旅慢游”旅游交通网,构建“自由乐享”自助游服务体系;对接省旅游大数据中心和全省旅游云平台,建设“智慧智能”旅游信息化体系。
旅游商品质量提升工程。重点推出特色旅游商品,积极参加国家、省等有影响的旅游商品博览会,构建沧州旅游特色品牌体系;支持大型旅游商品生产企业、旅游纪念品孵化基地、旅游商品创意园区和旅游商品交易中心建设;提升肃宁华斯裘皮城等旅游景区品质,打造一批省级特色购物旅游基地。
旅游企业质量提升工程。积极采用发达国家以及国内旅游发达地区的先进标准,推动旅游企业制定员工标准化工作清单,建立现代化的旅游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做优沧运集团、河间景和田园景区管委会等为代表的具有沧州区域旅游引领支撑作用的骨干旅游企业,重点做精100家“小而精、小而特、小而优、小而新”的特色化旅游企业,提升全市旅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旅游行业管理质量提升工程。重点提高依法行政质量、完善质量监管机制、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实现旅游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和提升行业自律水平等。
旅游环境质量提升工程。严格保护生态环境,推动构建以绿色景区、绿色饭店、绿色建筑、绿色交通为核心的绿色旅游标准体系;着力整治城镇、乡村和道路沿线旅游环境,努力营造整洁优美、规范有序、文明和谐的旅游环境;积极倡导文明旅游、健康旅游、诚信旅游,深入推进文明旅游。
旅游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全面实施旅游质量提升培训计划,开展旅游行业全员培训;培育一批旅游质量学术带头人和经营管理服务质量领军人才,建设一批旅游质量创新教育基地和发展智库。统筹旅游、人才等相关方面资金,加大对促进旅游发展的人才培养、引进、激励、交流、保障等方面的资金投入;鼓励旅游院校加强旅游规划设计、旅游资本运作、旅游质量管理等技能型人才培养。搭建多样化人才引进平台,支持各类人才中介机构有序承接旅游人才培养、评价、交流、激励等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