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县区分站:
当前位置: 县区新闻

吴桥“跑马场组照”亮相加拿大国际摄影展

来源: 沧州日报  作者:
2018-06-12 10:41:09
分享:

  ——女教师崔凤华用相机记录杂技文化的故事

  把散落的珠子串成项链

  崔凤华是吴桥的一名教育工作者,因酷爱摄影,又钟情于本土杂技文化,所以一直利用空闲时间,拍摄与吴桥杂技相关的图片。“通过拍摄民间杂技道具、演出服装、杂技老艺人、杂技传统节目等系列图片,记录传统杂技文化。这是将散落的珠子串成项链的过程。”崔凤华说。

  “最让我感动的是杂技艺人刘红义。”崔凤华说,吴桥杂技除了撂地、磨杆这两种表演形式外,每个马戏团里都有马戏表演,而“马上劈刀”是一个独特节目:将京剧里的关公、马僮形象借鉴到马术表演中来,有唱腔、有软靠,马道上关公依照台上走台步,马上舞青龙偃月刀,堪称马术与戏剧的完美结合。这个传统节目新中国成立初曾经风靡一时,但现在很少见到。

  经多方打听,崔凤华找到当初表演此杂技的刘红义。时值寒冬腊月,82岁的刘红义脱掉棉衣,套上戏服,在院子里表演。“那一整天眼睛都是湿润的,想到老人对杂技的坚守,更坚定我拍下去的信心,我要将这些老艺人形象、传统道具、节目留下来。”崔凤华说。留住传统杂技的最美瞬间

  在拍摄过程中,崔凤华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不断打听和寻访上,有时需要一两个月才能“挖掘”到一位老艺人。其中有些老艺人年纪大了,不再演出,散落在乡间。但这并没有阻挡崔凤华拍摄的脚步,她经常自我调侃,付出是“为爱痴狂”。

  在老吴桥,杂技有“南八寨”“北八寨”之分。在“北八寨”中,窦广盛杂技体系影响较深。于集镇窦庄的杂技老艺人窦广盛年轻时曾跟“杂技之父”孙福有一起做生意,后来一直在国内演出,老年回到故乡窦庄居住。他的大徒弟于培圣是民间杂技团团长,以“三股子”(飞叉)表演出名,能同时耍三把钢叉。在寻访拍摄窦广盛体系时,76岁的于培圣刚患栓塞,身体还未完全恢复。为了留住这些弥足珍贵的瞬间,崔凤华不辞辛苦跟踪拍摄将近一个月,只为拍下这位老艺人的精彩瞬间。

  让作品“走出去”多的人了解吴桥杂技,希望更“能够系统、深入拍摄杂技题材,是受于永玉的启发。”崔凤华说,于永玉在北京发展多年后回到家乡,创办杂技团,他说要从单纯拍摄杂技老艺人到拍摄杂技文化体系,把作品刊发出去,让更多人了解吴桥杂技。

  为参加2018加拿大C O N T A C T国际摄影节的《同时对比》摄影联展,崔凤华组织了学变脸的杂技娃、即将失传的老杂技和老道具、跑马场3组作品。其中跑马场组照成功入展,在加拿大多伦多市一家美术馆展览一个月。参展的跑马场组照有4张,是从崔凤华一头“扎”进跑马场,历时一年多拍摄的几千张照片中精心选出来的。

  在崔凤华的“抢救”下,一组吴桥杂技娃苦练杂技的照片在中国女摄影家协会网站、人民网图片频道等网络平台热播。镜头中,杂技小子们玩叠罗汉游戏,清晨练鞭技,还躺在钢丝绳上练习;一组漂亮的《杂技之花》亮相在2017北京国际摄影周上,镜头中几个杂技女孩,融合杂技和舞蹈,把柔术转毯与杂技美妙展现;74岁民间杂技艺人李清迎一副扁担一台戏,演绎传统杂技艺术的图片,展现在第四届加中经贸论坛的品牌项目摄影展览中……

  “我希望通过镜头传播吴桥杂技,让更多的人了解吴桥杂技。”崔凤华说,认定了就坚持,走在拍摄杂技文化的路上,她内心很充盈。

关键词:吴桥,加拿大责任编辑:龚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