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在由中国铸造协会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铸造博览会上,泊头市建新铸造量具有限责任公司携其他两家企业,斩获“优质铸件金奖”,建新展出的机械铸件正是他们近两年的转型代表作。
按常理,作为传统量具生产企业,建新应以多年来拿手的东西参展,但最终却以新产品获奖,可见其转型的决心之强。
机械铸件重数十公斤,是机器人手臂的下半部分,看似普通,实则暗藏玄机。
2016年,在上海机械展上,建新公司副总经理刘秀池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参展的机器人各有特色,但国外的产品居多,国内产品则有点黯然失色。震撼之余,他们萌生了做机器人配件,向智能制造进军的想法。
但做起来谈何容易。机器人手臂上的配件,要有良好的韧性和延展性,材料的配比是关键,也是一大难关。
为了达到要求,他们多次去机器人厂家和广州机械研究院学习,把人家认为做得不太好的件买下来,“解剖麻雀”,研究材料的配比。他们还远赴沈阳铸造研究院,带着切割下来的部分请人家进行检测。
一次次试验,又一次次失败,最终在韧性、延展性等重要指标上达到了要求。
如今,建新已为业内知名的赛宝机器人公司小批量供货。而这些铸件也不负众望,公司的传统产品一吨卖8700元,而机械铸件则能卖到10000多元。刘秀池说,在机器人行业,大家遵循这样一条规则,供应商第一次供货,两年后才回款。即便如此,刘秀池仍坚定地表示,智能制造是发展的趋势,这条路要走下去。
铸件产品飞上天
去年,建新量具公司为航天五院做了一个120公斤重的铸件,借助这一契机,建新顺势切入航空航天领域。
刘秀池说,以前,很多铸造公司认的是国家标准,但自去年开始接触航空标准,这让他们眼界大开,给他们开启了一道门。
此事关系重大,他们不敢有丝毫大意。在刘秀池看来,虽然这样一个小铸件
不是航空设备的核心,但也是一个较劲儿的部位,“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个细节做不好,就可能影响整个设备的运行,而且一旦出了问题,就必须要承担相应责任。
以前,铸造凭经验。比如,看火苗的颜色,经验丰富的人就能看出到没到火候。但拿到航空上来,这一套根本行不通。
现在,必须拿数据说话,凭理论办事。浇铸温度、熔炼时间,每一个细节都必须恰到好处。
他们在工艺上、材料配比上严格把关,经过多次实验,顺利达到了客户要求。
刘秀池说,一个小铸件,却让公司上了一个大台阶。在传统市场之外,公司触摸到一个新兴市场,并且顺利迈过了门槛,以后有望继续登堂入室。公司的生产也从沿袭传统过渡到现代化,更加重视数据、理论的应用。
老企业焕发新魅力
作为一家有40年历史的企业,建新量具公司从小作坊起步,近年来不断开发新产品,走上与众不同的发展之路。
“多年以前,泊头铸造作为铸造之乡就已经全国闻名,但现在人们说起泊头铸造产业来,提到最多的还是泊头的产品‘便宜’,这样的评价并不能令人高兴,因为便宜的潜台词便是便宜没好货,所以,这些年我们一直想往高端发展,亮出自己的品牌,改变泊头铸造在人们心中的印象。”刘秀池如是说。
几年前,建新生产的机床铸件供给几大知名机床厂,但回款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们。于是,他们干脆自起炉灶,自己生产机床。所有的铸件都能生产,再聘请专业工程师,外购传动、数控系统等进行组装,目前订单累计达到90多台,给客户发走了60多台。可以说,机床生产已经走上了正规。
进入新领域难免会走一段弯路。开始时,建新公司采用价格较低的系统,但很快他们发现,虽然成本下去了,但设备故障率较高,他们很快转变思路,全部采用国外品牌的操作系统,并改进售后服务,赢得了更多客户。
去年,他们瞄准机器人自动焊接环节,开发出了三维柔性焊接平台。把要焊接的件放在平台上,机器人自动点焊,还可在平台上把零配件组装好,然后由机器人焊接成一个整体。
与机械配件相同,刘秀池把它们归结到智能制造的部分。
以目前的市场来看,建新公司跟上智能制造的策略取得初步成功。但刘秀池显然并不满足。“光跟还不够,研发上不去也不行。”因此,从去年开始,他们又建立了研发中心。
在发展中,建新形成了“智者善建,精者知新”的企业文化,将创新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
最近,他们又在新能源和高铁供电上尝试突破,开发实验室设备。刘秀池表示,目前,国内质量较好的台架测试设备多是采购外国产品,而他们开发的产品,有望成为国产品牌的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