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县区分站:
当前位置: 特色产业

旱碱麦是什么麦?

来源: 沧州日报  作者:
2023-05-19 10:18:55
分享:

  5月的麦田,一望无际,满载希望。渤海新区、黄骅市的旱碱麦即将迎来又一个丰收季。

  旱碱麦曾经产量很低

  旱碱麦是什么麦?渤海新区、黄骅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忠合说,在运东滨海潮土区(俗称盐碱地)早作种植,具有抗旱、耐盐碱优质特性的一类品种生产的中强筋小麦,通称为旱碱麦。

  沧州有100.2万亩旱碱麦,渤海新区、黄骅市是主种植区,种植面积约61.8万亩。这里的旱碱麦种植历史悠久,据记载有2600余年的历史。

  战国到西汉时期,黄河的入海口在渤海新区、黄骅市附近。黄河带来了大量的泥沙,沉积下来形成土地。后来黄河改道,在这片曾经的河海交汇之处,就形成了大量的盐碱地。

  “旱了收蚂蚱,涝了收蛤蟆,不旱不涝收碱嘎巴。”这句谚语,道出了当地农民在盐碱地上的种粮之难。

  渤海新区、黄骅市羊二庄镇代庄子村的刘家民今年71岁,对于在盐碱地上耕作有深刻的体会。有的土地盐碱相当严重,只长黄菜、碱蓬、芦苇。有些土地盐碱不那么严重,长的农作物产量也相当低。而且,这里的土地不能浇水,水浇后容易返碱,来年就没法耕种了。

  挖沟排碱、麦糠铺田……经过劳动人民的改造,曾经难长庄稼的盐碱地长出了口感好、营养价值高的旱碱麦。

  对于当地农民来说,第一个让他们认可的旱碱麦麦种是“大红芒”。这是原中捷农科所根据周边盐碱地特点,经过不懈努力育成的。它的官方名字是“冀麦32”,因为麦芒长、成熟的麦穗发红,人们俗称它为“大红芒”。“大红芒”不仅抗旱抗寒,而且耐盐碱。

  刘家民说,种了“大红芒”后,旱碱麦的亩产由原来的150公斤左右上升到200公斤。现在他种的是“捷麦19”,亩产能到二三百公斤。

  在农业科技人员的培育下,“捷麦19”“沧麦6001”“沧麦6002”“沧麦6005”等系列品种不断出现并推广应用,抗旱抗寒、耐盐碱、抗干热风、抗倒伏……这些旱碱麦优点越来越多,产量也越来越高。

  习近平总书记这次考察的仙庄片区,种植的就是“捷麦19”“沧麦6001”等更新迭代的品种。

  旱碱麦口感好 营养价值高

  沧州市民王红霞第一次吃旱碱麦蒸的黄骅面花时,就被那纯纯的麦香味所征服。在2003年结婚之前,她吃的面粉都是水浇麦。丈夫的老家在渤海新区、黄骅市,他们结婚后,她才知道那里的旱碱麦面粉和水浇麦面粉的差别如此之大。

  “和面的时候就感觉不一样,水浇麦面粉黏手不筋道,旱碱麦面粉不黏手。水浇麦做成的馒头发黏,口感不好。旱碱麦做的馒头带有麦香味儿,筋道有嚼劲。”王红霞说,从2003年到现在,他们家吃的面粉,都是旱碱麦面粉。

  渤海新区、黄骅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忠合说,旱碱麦每年9月至10月播种,第二年6月收割,生长周期将近9个月。旱碱麦富含钙、钾、铁、锌等多种微量元素,蛋白质含量在13%至16%(国标12.2%)。尤其特别的是,它的出粉率在76%左右,湿面筋含量在35%以上(国标30%)。这样就形成了和面不黏手、韧性强的特性,蒸出来的馒头、面花等食品,麦香浓郁、软绵筋道。

  近年来,渤海新区、黄骅市深入挖掘旱碱麦独特品质,通过标准化种植、精细化加工,并结合当地传统特色,不断研发产品种类、拓展产业链条。目前,当地已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838家、较大型面粉加工企业20家,年产值约14.4亿元。以旱碱麦为原料的高筋小麦粉、麦芯颗粒小麦粉、面花等产品已经走进大型商超、酒店,旱碱麦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金麦粒”。(记者 孙崇旺 吴艳 李小贤 张丹)

关键词:旱碱麦,黄骅责任编辑:张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