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1月15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今年以来,我市坚持上下游、左右岸系统治理,大力实施清淤疏浚、控源截污、精准管控、提标提质、生态补水,以“一年一个台阶”的速度和力度持续推动全市水环境质量改善。据生态环境部监测总站反馈数据,1至10月,我市地表水14个国考断面全部实现消除Ⅴ类目标,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达到28.6%,同比提高5.5个百分点,其中10月份全市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42.8%。
坚持引蓄并重,持续增加水环境容量。我市大力实施生态补水,通过2条引江线路、4条引黄线路和3条引水渠道,引调水量8亿立方米以上,南运河实现全线贯通,子牙河、子牙新河纳入常态化补水河道,补水河长延至151公里,全市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得到持续改善。同时,全面加强蓄水能力建设,全市投资28.82亿元,实施“万塘千渠百河”水系连通工程,连通全市143条河、817条渠、9203座坑塘,可增加蓄水能力3亿立方米以上。
坚持控源截污,全面强化综合治理。我市积极开展工业水污染防治专项行动,加强各县(市、区)37家直排、312家纳管、178家零排等河流沟渠沿线594家工业企业监管,确保工业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全达标,44座污水处理厂全部完成准Ⅴ类提标,其中27座污水处理厂加严提标至准Ⅳ类。同时,先后完成中心城区主次干道和124条小街巷、291个小区(单位)雨污分流改造,累计改造管网610余公里,管网清淤110余公里,封堵私接排口489处,有效解决了汛期雨污混排问题,并完成2421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5686个村庄生活污水实现无害化处置,规模畜禽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配建率继续保持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1.97%。
坚持工程建设,不断夯实治水基础。各县(市、区)累计投入7亿多元,建成97个河流治理或管控工程,并实施大运河沧州段全线216公里道路贯通、清淤整治、造林绿化、水系治理、污染防治、引水调水,打造纵贯全市南北的绿色生态长廊,南运河市区段获评全省优美河湖。
“今年以来,我市还积极推动河湖长制落地落实,各级河湖长年度巡查59万余次,排查解决各类问题423个。”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下一步,将继续健全完善长效机制,整合全市水质自动站实时监测、加密日测、重点河流周监测、生态补偿和达标考核月监测数据,形成系统科学的监测监控网络,推动全市水生态环境质量行稳致远。(记者 孙健 通讯员 孟俊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