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沧州市制订《沧州市冬枣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方案(2021-2025年)》,围绕品种、品质、品牌产业化,强力推进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等,建设我市冬枣产业集群,进一步提升冬枣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到2025年,冬枣面积稳定在12万亩、产量稳定在10万吨,产值达到6.5亿元。
根据方案,我市结合冬枣资源分布、种植传统、产业发展等因素,以黄骅市为核心区,兼顾孟村、沧县、青县等县,在滨海盐碱地建设一批高质量发展标准生产示范基地,推广节水灌溉、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技术,推广新型现代装备,通过示范引领,推动产业发展标准化、集约化。完善标准化生产体系,制修订一批冬枣生产管理、品质分级等相关技术标准。探索组建、扶植标准化生产服务组织。到2025年,建设不同模式高品质标准化生产示范区5个,每个面积不低于1000亩,修订、起草相关标准2-3项,建设1000亩以上标准化生产服务示范区2-3个。
制订品牌推广方案,加强品牌管理,做强“黄骅冬枣”区域公用品牌。打造、升级黄骅冬枣的系列标识,推广使用标注“黄骅冬枣”品牌。借助黄骅市冬枣质量追溯系统,加速优质冬枣生产单位加入,严格生产流程登记,对接收购平台、企业、客商,推进产品检测检验。利用热门品牌推广手段进行品牌的广泛发布宣传,开拓新消费存量;准确定位高端目标群体,准确投放广告,提高消费增量。到2025年,打造企业品牌5到7个,培育产品品牌10个。
发挥毗邻京津的地理优势,突出新鲜味道,加强京津地区集散地市场、批发单位、零售单位的调研,推荐好货源;加强京津直送服务,保证稳定快捷的物流能力,畅顺重点销售渠道。联络促进与网络平台对接与合作,加强网络直销,打击假冒伪劣,促进口碑推广,提高二次购买率。到2025年,实现早采摘、午上架、晚享用。
借助规模化大户产量大、品质统一的优势,依托重点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和大户,建设和改造升级冷库,改善贮藏、保鲜能力,引进智能化分级包装设备,提高初加工能力。提高酥脆冬枣、枣片等深加工水平,确保产品保值增值。开发冬枣罐头、蜜饯等新产品。到2025年,贮藏保鲜能力提升10%,产后商品化处理能力提升10%。
方案提出,要强化示范引领,以成熟期早、果型差异、品质口味等为重点,与科研单位合作研究选育示范新品种,提升我市冬枣的核心竞争力。推广近天然省力化栽培新模式,以提高品质、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为核心,坚持提质增效和更新改造并举,恢复、提升冬枣品质,提升综合效益。到2025年,培育冬枣新品种1到3个,建立近天然省力化栽培示范区2到3个。
促进产业联盟。推进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抱团儿发展,实现资源和资产的有效利用,引导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建立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推广产业化联合体经营模式,支持规模经营主体通过订单、入股、合作等方式,带动农户分享全产业链经营收益。到2025年,建设发展3至4个省级示范联合体。
紧密依托黄骅齐家务古贡冬枣园等本地旅游资源,加强冬枣景区化建设,打造“采冬枣、品海鲜”沿海特色旅游项目,推动“枣园变公园、园区变景区、产品变礼品”。开展“冬枣节”等活动,促进旅游、度假、餐饮等产业有机结合。到2025年,打造冬枣田园综合体1个、精品旅游线路1条,促进产区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来源:沧州日报 记者 申萍 通讯员 季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