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县区分站:
当前位置: 教育新闻

抗美援朝老兵郑秀桐:战场上 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来源: 长城网  作者:
2021-01-12 16:18:57
分享:

郑秀桐老人回忆往昔岁月。

  长城网讯(通讯员 高箐 李冠达)在黄骅旧城镇霍马口村的一个普通农家小院里,居住着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九旬老兵郑秀桐。“这是我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由于表现优异获得的三等功证书,这是从朝鲜回国前颁发的抗美援朝纪念章……”22岁时获得的三等功证书,纸张早已泛黄,却被郑秀桐一直精心珍藏。忆往昔峥嵘岁月,老人眼神坚定,战场上的过往,历历如昨。

  1948年,17岁的郑秀桐参军入伍,成为了坦克兵第一师中的一员。1949年,郑秀桐作为坦克兵第一师摩托化步兵团中的一员,参加了第一次全国大阅兵。当时壮观的阅兵场面,老人记忆犹新,他说,一辈子能够参加一次大阅兵,觉得非常骄傲。

  1950年,郑秀桐随所在部队开赴朝鲜。从北京丰台踏上了前往朝鲜的火车,那一刻,他心里特别激动。“根本没想过害怕,那会儿当兵的人哪会想到生死和害怕,大家心里想的都是报效祖国、保卫人民,早就做好了牺牲的准备。”郑秀桐说,坐了两天的火车,终于来到了朝鲜。

  起初,郑秀桐在坦克第一师司令部做通讯员,后来改编到运输营3连1班负责运输坦克炮弹、军粮等物资。每次郑秀桐都会和另一名战友开车将炮弹等物资从安东运送到“三八线”附近,给军队做战备补给。“我们都是两三辆车一起出发,得开两天才能到‘三八线’。”郑秀桐老人说,当时的运输路线都被敌人轰炸得坑坑洼洼,他们的运输车辆需要进行伪装,以防被敌人发现。“汽车上都插满了树枝、树叶,车身上都抹上黄泥,车灯也都装上了防控罩,防止被敌人炮弹打坏……”

  白天,敌军的飞机成排轰炸,机枪不停扫射,拉炮弹的车走不了;等到夜晚,敌军休息时,志愿军部队的车辆拉着炮弹出发,不敢开灯,只能摸黑前进。“有一次,我们在前进的过程中被敌军发现了,敌机一下子飞过来轰炸我们。”郑秀桐老人说,当时炮弹在身边“隆隆”地炸开、子弹从头上“嗖嗖”地飞过,大家只能拼命开车往前冲。突然,前面的运输车辆被击中,车上的战友也被炮弹炸伤了胳膊,郑秀桐急忙将车开到旁边,一把拉起受伤的战友,继续拼命往前开。

  像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鸭绿江大桥被敌机炸毁后,志愿军很快就用木头捆绑在一起,临时搭建起一个木头桥,以便运输炮弹等物资的车辆通过。开车行驶在木桥上,虽然经常面临着敌人枪林弹雨的攻击,但是没有一个人想过退缩。“我们当时就想,怎样才能快点把炮弹运送到前线,让他们更好地和敌人打仗。”郑秀桐说。

  在抗美援朝战争里,郑秀桐经过了枪林弹雨的考验,磨炼了坚强的意志,锤炼成为一名坚强的革命战士,不怕苦和累,迎着敌人和炮火奋力运输物资。由于表现优异,他成为了当时所在连队里唯一一个受到三等功嘉奖的士兵。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郑秀桐随部队回国。回国后,他被分配到甘肃省工作。1962年,由于家庭原因,郑秀桐不得不回到老家,解甲归田。如今,每每看见电视上播出关于抗美援朝时期的电视剧,老人都激动不已,尤其是看见战士牺牲在战场时,他更是激动落泪。“每次看到这种情景,我都会想起曾经的那些战友,很多已经牺牲在了战场上,有的也失去了联系。”老人对此充满遗憾。他说,虽然曾经那段岁月很艰苦,但是如今回想起来,再苦再累都值得,在这个和平的年代,大家都过上了幸福生活。

关键词:抗美援朝,牺牲责任编辑:董肖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