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玉铭老人展示自己的勋章。
长城网讯(通讯员 高箐 李冠达)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在无数志愿军的奋勇拼搏下,1953年7月27日朝鲜战争终于结束。如今,炮火远去,家园如画,而在这漫长岁月里,老兵们永远也忘不掉部队番号和战友的名字。黄骅市旧城镇霍马口村的霍玉铭,是一位抗美援朝老兵。老人已有92岁高龄,但他精神矍铄,讲起那段峥嵘岁月,烽烟四起、浴血奋战的战争画面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
1949年2月,满怀一颗爱国心的霍玉铭应征入伍,被分配到了19兵团警备团1营2连,那一年,他21岁。1950年,朝鲜战争打响,霍玉铭主动请缨,自愿加入到抗美援朝队伍。跟随大部队,他们从西安坐火车出发,抵达安东(现丹东)。“部队在安东待了小半个月进行集训,后来就跨过鸭绿江来到了朝鲜。”霍玉铭回忆道。一入朝鲜的景象,震惊了大家:到处被炸得乱七八糟,路边都是尸体……城市几乎成了一片废墟。
霍玉铭被改编到19兵团64军司令部当警卫员。行军途中,由于汽车目标太明显,霍玉铭和战友们一边打掩护,一边在树林里穿梭前进。“争取打好出国第一仗!”霍玉铭至今仍记得当时在树林里领导和大家说的这句话,当时的情景历历在目。
后来,霍玉铭由于表现优异,又被改编到194师582团1营1连当班长。“第五次战役时,我们负责攻打黄山包(音译,敌人当时占据的一座山)和67高地。”霍玉铭说,最初他们每天晚上需要去摸排敌人埋的地雷,为战役的打响做好准备。
身上披好树叶,做好伪装,借助月光,他们便开始摸排地雷。“摸着地雷后,就得小心翼翼地把线剪下来,再轻轻地拧下雷管,这才算排查完一个地雷。”霍玉铭说,当时敌人埋得到处都是地雷,半个多月的时间,他们总共摸排了两万多个地雷。
部队在装备落后的情况下,充分发挥近战、夜战、穿插、迂回以及运动战等优势,以我之长,击彼之短。霍玉铭和战友们根据部队部署,山下挖了一个很大的洞,一个连的部队都隐藏在里面,利用沙袋等垒出碉堡,在暗处攻打敌军。
“当时2班班长是个神枪手,在黄山包不远处接连打死了12个敌人。这一下子让敌军很是恼火,调来8架飞机轮番轰炸,2班班长也不幸牺牲。”说到这里,霍玉铭老人的眼角忍不住泛起了泪花。正是因为很多像2班班长这样的勇士冲锋在前,才让大家的士气更受鼓舞,一口气击毁了敌人的两架飞机,灭了敌人的士气。
“当时炸弹就炸在我附近,土一下子就把我埋住了。但是我一点也不害怕,从土里爬出来,继续投入作战。”霍玉铭说,大家来到战场,就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只要能够打败敌人,就算我们牺牲了,也值了。”经过大家的浴血奋战,最终攻下了这两座阵地,成功打败了敌人。
1953年,霍玉铭复员回到家乡,在旧城粮站工作。“不管在什么岗位上,咱始终是军人,不能给部队丢人。”工作中的霍玉铭始终以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受到了单位同事及领导的一致好评。
硝烟散尽,英雄解甲。如今,虽已年过九旬,每每回忆起抗美援朝战争的情景,霍玉铭依旧记忆犹新。他说,那是自己这辈子忘不了的记忆,也是自己这一生中最骄傲的经历。最让老人欣慰的是,三儿子也是一名军人,在部队为国家做贡献。霍玉铭老人说,如今,自己儿女双全,生活的也很好,觉得现在的日子特别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