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院外景。
长城网讯(记者 董辉 通讯员 袁琳 尹美丽 黄玉明 王蔷)日前,来自南开大学的12支科研团队陆续入驻南开大学—沧州渤海新区绿色化工研究院。该研究院由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天津南开大学共建,科研团队将依托沧州临港兴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开发区企业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环境工程等多个领域进行全方位的产学研合作。
南开大学—沧州渤海新区绿色化工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是南开大学在校外建设的首个纳入教学和科研总体布局的研究院,它坐落于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承接企业科研任务,开展项目有关技术研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是沧州渤海新区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融合京津发展的可喜成果,也是聚才引智的又一杰作。校企牵手,不仅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更能培养出一批高端的科技人才,为区域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
从项目孵化到人才孵化,高端人才落地生花
近日,与南开大学合作的和成沧州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药用树脂和原料药项目正在紧张推进,加快对接,调配人才,深入研讨……各项工作逐步展开。
“孵化项目是研究院在开发区最直接的成果,而孵化人才是在项目孕育过程中逐渐显现的又一个重大成果,有更加深远的意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庞宇明说。
目前,经研究院董事会和南开大学科研部核准的12个科研团队,约80名南开大学的科研人员正在陆续入驻研究院,开展研发工作。
“随着项目的开展,研发的深入,我们需要大量的人才补给来完成科研成果转化。无论是从南开大学吸收高材生,还是从全国范围内引进高端人才,将来开发区人才的数量一定会不断增加。有些课题需要很长的研发时间,并且有延续性,此过程中,如果研发人员能与开发区相互认可,就会留在开发区,为开发区的发展做出更长久的贡献”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庞宇明说。
据了解,研究院可吸纳100余个创新创业团队入驻,计划打造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以上,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以上,每年孵化项目10个以上。
从收集课题到开展培训,为本地人才提供养分
近日,沧州临港兴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会同南开研究院、开发区循环经济促进中心,组织区内20余家企业技术负责人召开了一场技术需求对接座谈会。企业负责人争相发言,提出了当前企业发展急缺的技术需求。南开研究院的相关专家也针对具体问题给予了解答,研究院和相关企业达成共识,将技术需求对接工作形成常态化,为开发区创新、绿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虽然南开研究院仅仅运营半年多,但已开展人才培训、技术对接会共计20余场,征集企业技术难题30余项,积极开展合作交流,并在研究院建立了公共分析检测平台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研发过程中的分析检测难题。
从一花独放到春色满园,校企联手助园区提档升级
近日,天津市教委公布了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产教融合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单位名单,“南开大学-沧州渤海新区绿色化工研究院”位列其中。此次获批,意味着临港开发区与南开大学产学融合工作再上新台阶。通过产学研教有机融合,既有效促进南开大学化学、材料、生物、医药等“双一流”学科建设,也可以有效扩宽企业引进高端人才渠道,并通过校企精准对接,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研发,充分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全面提升企业自主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同时,南开大学化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更可以通过在企业的实际操作,提高动手能力,真正成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此外,开发区的本土专家也为高校学子提供了“实战经验”。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学位委员会经过审议后,决定聘请沧州普瑞东方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冷延国等10位企业专家为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化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指导教师。
这是南开大学—沧州渤海新区绿色化工研究院提出的新的校企合作模式,通过“学校导师+企业导师”的双导师制,旨在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工程技术人员,服务于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和企业的技术服务。此举既可为企业引进高端人才开辟新通道,有效解决了企业引进高端人才难的问题,也可以有效促进南开大学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能力,同时能有效促进校企精准对接,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研发。
“南开研究院的加入,势必为渤海新区的发展带来更多技术和人才的支持。不仅提高渤海新区知名度,更有一种示范带动效应,吸引更多高校在渤海新区建立研究院或者开展校企合作。高精尖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使得开发区从单纯的生产到打造从科研到生产的全生命周期链条,为区域发展提档升级,重建开发区生态体系带来更加深远的意义。”沧州临港兴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