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县区分站:
当前位置: 县区新闻

登上国际舞台的“创新达人”

来源: 沧州日报  作者:
2020-06-18 12:01:59
分享:

  走进位于泊头市的德道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部部长杨鹏洲正带领技术人员进行中置轴挂车钣金件试制品的测试。白皙、文雅,是初见杨鹏洲的第一印象,如果不是身处公司的生产车间,很难将杨鹏洲与“创新达人”的身份联系在一起。在短短的3年间,他拿下了8项国家专利。就在去年,他应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组委会邀请,担任了2019“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冲压模具赛项指导专家,登上了国际创新大赛的舞台。

  老家甘肃平凉的杨鹏洲,2008年毕业于天津轻工学院,此后在京津两地辗转就业,2013年,他跟随爱人回到她的故乡泊头,并成为德道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普通模具设计员。“选择一份职业,首先要出于对这个职业的喜欢和热爱,更要有一种担当的精神。”杨鹏洲说,虽然机械比较枯燥,但是自己大学3年一直朝夕相伴,既然能够继续从事这份职业,就一定要坚持下去。

  在企业工作,只有掌握一技之长才能立得住脚。在企业,杨鹏洲始终保持了爱钻研、爱思考的习惯。工作中,他向同事“取经”,了解设备性能;工作之余,他认真研读业务书籍,结合企业实际寻找创新的空间。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16年,企业为武汉神龙企业生产的一批门槛支架,因为尺寸不合格被企业找上门来。当时企业在内部“招贤纳士”,但多名技术人员都没搞定。“不能顺利生产,既影响企业信誉,又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正当企业负责人赵金豹一筹莫展之时,杨鹏洲主动申请接手。

  在此后的两个多月里,杨鹏洲除了正常工作时间,一直处于加班状态,对模具生产设备成功进行了一系列优化。“当着对方企业代表的面,我们试生产了2000件产品,全部达到对方要求的尺寸标准。”至今说起那段经历,杨鹏洲仍难掩激动的心情。也正是凭借这次成功的尝试,进一步激发了杨鹏洲的创新热情。

  2017年,杨鹏洲发现,当时企业所使用的模具生产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就提议对设备进行改造,并得到公司同意,由他牵头开发汽车冲压工件连续加工模具。

  “当时产品件的强度比较高,在成型过程中,容易出现形面误差,有时甚至达到6至7毫米。而正常的误差却需要保持在0.5毫米以内。”杨鹏洲说,几经试验发现,成型块底部的调整可以有效规避误差。但由于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只能一点点地尝试摸索,甚至有时候越调反而效果越差。

  “试验受挫,曾经也想过放弃,可始终狠不下心。”杨鹏洲说,迎难而上,他又先后进行了五六次试验,终于获得成功,并被授予国家实用新型专利。通过这项技术的应用,企业这项生产工艺生产流程减少了,工人只需要上好料,调好模具,按下启动按钮,就能实现自动生产,原来至少需要4名工人一起操作,现在一名工人就能够独立操作。

  接连3年,杨鹏洲先后成功申领到包括汽车配件连续辊压加工生产线、汽车门铰链组装质量检测辅助装置、汽车部件辊压线连续辊压模具、反向动作斜楔侧冲模具等8项实用型技术专利,并成功应用于企业生产过程中。杨鹏洲也从一名普通设计员晋升为技术部部长,成为企业创新“代言人”。“借助这些发明专利,企业产品一次性合格率提高了20%,加工周期缩短了30%,产量提高10%,营业额提高了近15%。”赵金豹说。

  凭借其过硬的技术能力,去年杨鹏洲接到了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组委会的邀请,担任了2019“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冲压模具赛项指导专家,成为泊头乃至沧州的工匠骄傲。

  “这个活动主要是为金砖国家建立人才选拔通道,服务先进制造领域发展,作为指导专家,我们需要为参赛作品从冲压工艺分析、模具设计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撑。”杨鹏洲说,能够受邀参加,既感觉荣幸,又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参赛选手与企业生产实际相契合,实现科研成果到生产力的转化。

  “专利发明只是走出了第一步,只有把它转换成真正应用于企业生产的实物,才能让企业乃至整体行业受益。”在杨鹏洲看来,研发的路途没有终点。“就像这次测试的新产品,就顺应了国内绿色环保、汽车轻量化等方面的实际需求。”现场杨鹏洲一边看着测试数据,一边告诉记者,“测试结果基本达到了要求,可以说距最终的技改成功只有一步之遥,我将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进一步完善细节,争取尽快再拿下新的专利。”

关键词:泊头责任编辑:董肖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