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县区分站:
当前位置: 狮城新闻

沧州市开展“倡文明防疫情优治理促创城”活动

来源: 沧州日报  作者:孙健
2020-05-27 11:02:13
分享:

  日前,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开展“倡文明防疫情优治理促创城”活动的实施方案》,紧紧围绕开展“三创四建”活动,以“倡文明”为牵引、“防疫情”为基础、“优治理”为保障、“促创城”为目标,把疫情防控有效举措转化为行为习惯、文明成果、治理成效,推动形成政府、企业、“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和群众多方参与格局,努力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中高水平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高质量创建文明城市,确保到2020年底建成省级文明城市,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

  倡文明,即引导群众养成文明健康行为习惯,摒除不良陋习,从“勤洗手、戴口罩”等最基础事情做起,把文明行为落实落细落小,以小切口撬动大变化;防疫情,即严格落实常态化防控措施,并应形势变化完善防控策略,确保“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优治理,即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沉,构建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基层社会治理新体系;促创城,即以疫情防控常态化促进文明行为规范化、自觉化,借势借力推进创建工作。活动将实现推动文明素养提升、推动社区(农村)管控、推动公共场所健康文明秩序、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健康文明管理服务、推动社会动员、推动志愿服务“六个常态化”。

  推动文明素养提升常态化。自觉形成健康生活方式,结合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及沧州市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临床管理中心建设,常态化加强疫情防控,促进群众健康生活养成;大力倡导在人员密集场所佩戴口罩,实行文明健康“一米线”、文明办公“一米线”、文明秩序“一米线”制度;倡导合理分餐、使用公筷公勺、健康饮食、光盘行动;倡导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公共场所不扎堆、车辆不乱停文明行为“四个不”,以及勤消毒、勤洗手脸、勤扫垃圾、勤运动的卫生习惯“四个勤”等文明要素,让兴文明、爱卫生、讲健康成为全市人民的自觉行动。自觉践行文明行为规范,营造人人讲文明、争做文明人的浓厚氛围;围绕公共秩序、公共环境、个人生活文明等方面,进一步细化明确文明行为规范;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建立统一公共信息平台,录入不文明行为信息,对不文明行为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曝光。自觉做到“文明沧州我先行”,开展“文明秩序我先行”“文明生活我先行”系列活动,教育引导机动车驾驶员“礼让斑马线”;引导行人和非机动车遵守信号灯;引导移风易俗,摒弃婚丧嫁娶中不合时宜的陈规陋习;引导市民树立节俭理念,改正浪费粮食、水资源等不良生活习惯。

  推动社区(农村)管控常态化。发挥城乡社区组织基础作用,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城乡社区组织及相关工作制度,构建社区党支部、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楼门长、综合服务站“六位一体”的统筹协调机制;群团组织充分发挥作用,开展系列倡导活动,促进群众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积极参与共建共治。

  推动平安社区建设,继续推广应用“疫情排查管控综合系统”,优化拓展“健康二维码”使用,统筹建设小区门禁、单元门禁和智能监控等基础设施,管好“小门”和“家门”;强化社区民警专职化,建设智慧安防小区,推进智慧平安社区建设,2020年实现主城区智慧平安社区全覆盖。实行网格化管理,固化现有疫情包联和文明城市创建包联网格化管理模式,对划分的185个管理网格,采取责任单位一包到底的工作方式,实现创建活动共同开展,宣传教育共同实施,市民行为共同规范,环境卫生共同治理,公共秩序共同维护。

  推动公共场所健康文明秩序常态化。加强市容秩序管理,一方面,行政执法部门加大对主干道路、农贸市场等重点部位巡查管控力度,依法依规加强对占道经营、乱堆乱放等行为的治理;另一方面,群团组织积极引导群众自觉遵守各项行为规范,促进市容秩序提升。加强日常环卫保洁,科学有序开展好重点区域“大清扫”行动,阻断病毒传播途径;定期组织专业消杀人员对道路护栏、公共厕所等进行消毒;对废弃口罩采用“专桶、专人、专车”集中收集和处置;对环卫作业车辆、垃圾中转站等公共设施进行全面消毒,为疫情防控和生产生活秩序有序恢复提供良好的环境卫生保障。加强公共文化场所管理,在全面恢复开放公园绿地、图书馆、体育馆等公共文化场所基础上,继续保留体温检测、“健康码”扫描等措施,合理安排开放时间,减少人群聚集;宣传引导群众自觉遵守相关规定,确保各项管理措施落地落实;加强公共服务业管理,对商场、集市等公共服务场所,严格执行日常消杀、限定人流等措施;分行业、分领域开展宣传引导,促进各单位和消费者自觉落实管理措施,提升公共服务管理水平。

  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健康文明管理服务常态化。打造文明服务窗口,开展好“提质提效、文明服务”创建竞赛活动和“四优服务”“四好”创建活动,全面提升从业人员服务质量,大力培树文明新风;提升政务服务质量,全面推行政务服务双休日“不打烊”服务机制,提倡和鼓励通过“网上办”“自助办”进行网上申报、自助办理;进一步简化办事流程,精简办事材料,提升审批事项办理效率,全面推行容缺受理,让群众即到即办即走。优化机关环境秩序,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对落实不力的单位进行全市通报,被纳入黑榜的单位取消各级文明单位评选资格;采取设立防疫宣传专栏、LED屏滚动播放等形式,广泛宣传卫生健康知识;建立健全环境卫生定期大扫除工作制度,确保机关内外环境整洁有序。推行网络智慧办公,全面精简大规模现场会议,对确需召开的会议,尽量采取电视电话会议、网络视频会议形式召开,提高会议效率、减少参会人数;加快智慧政务建设和协同工作平台建设,提升文件运转效率,推动工作模式全面转型。

  推动社会动员常态化。充分发挥农村大喇叭作用,持续放大农村大喇叭广播政治功能、组织功能、宣传功能,常态播放党中央和省、市关于疫情防控、文明城市创建、社会治理等工作的决策部署、新闻动态、方法知识等内容,强化群众公共防疫、素质提升、文明生活和社会主人翁意识,带动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利用好职工服务中心、妇女讲习所、青少年宫等线下宣传阵地和微信公众平台、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宣传动员社会各界人士自觉做到“疫情”不放,“创城”不忘,“参与社会治理”不停歇;利用职工“大学堂”“沧工惠”等平台开展培训,对新城市群体加强文明教育;组织团员、少先队员参与到文明城市创建中来,带动家长和家庭主动践行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深入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动员每位市民都做传播者、践行者和推动者,积极投身到疫情防控、优化社会治理、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中,创建有氛围、有影响、有赞誉的工作品牌。

  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加快壮大志愿服务队伍,市级以上文明单位都要组建一支志愿服务队参与社区包联,省级以上文明单位党员参与率不少于80%;落实好包联社区志愿服务“五个一”制度,利用河北志愿服务网、共青团志愿汇手机APP管理平台,优化规范志愿者管理。发挥文明单位机关志愿服务队、党员志愿者、民间爱心团队的示范带动作用,实行党员志愿者到单位、社区和爱心人士志愿到组织、社区“双报到”制度,充实基层社会管理服务力量。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发动各级文明单位志愿者和民间志愿服务组织,组织开展大运河文化传承、文明交通劝导等志愿服务活动;持续打造“蓝精灵”大型赛会和“沧小青”青年志愿者品牌,擦亮志愿服务“沧州名片”。

关键词:文明,创城责任编辑:董肖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