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县区分站:
当前位置: 沧州日报

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出台

来源: 沧州日报  作者:邓羽 孙健
2018-07-24 10:12:08
分享:

  日前,我市印发出台《沧州市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创新环境,实现科技创新平台、产业技术创新等8个方面的新突破。到2020年,全市高质量创新发展水平全面提升,科技创新对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能力大幅提升,创新型城市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计划以建设新时代创新型沧州为目标,旨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着力构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多领域互动、多要素联动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为加快建设创新驱动经济强市、生态宜居美丽沧州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按照计划,到2020年,全市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 D P比重达到1.7%以上,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件以上,技术交易总额达到34亿元以上,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5%左右。创新主体迅速壮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9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1万家,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达到1.0%。创新平台扩量提质。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达到6家,省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达到15家,省级以上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51家,产业技术研究院达到7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达到3家,省级以上技术转移服务机构达到10家,常设技术交易市场1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到60家。创新环境持续优化。全市新增国家级高新区1家,拥有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家,省级以上孵化器达到16家,省级以上众创空间达到14家,国家级星创天地达到6家,省级星创天地达到32家,院士工作站达到25家,新建省级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1家,省级以上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达到12家,产业创新创业团队达到20个,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0%。

  计划对主要任务进行了明确,涉及科技创新平台、产业技术创新、创新主体培育、京津冀协同创新、区域创新、创新人才、科技改革、创新创业环境8个方面的内容。夯实科技创新平台方面。实施技术创新平台提质增量计划,到2020年,新增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4家,总数达到51家;新增院士工作站6家,总数达到25家;新增产业技术研究院5家,总数达到7家;建设新型研发机构10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3家;新增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6家,总数达到60家;省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总数达到15家。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在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等领域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50项以上,突破一批产业共性的关键技术问题。增强民生领域科技支撑,精准布局科技惠民项目和科技精准扶贫工作,每年选派70名科技特派员助力精准脱贫。提升军民融合双向转化能力,共建军民科技融合创新示范基地。加强科技创新领域开放合作,到2020年,建设省级以上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2个。

  加快产业技术创新方面。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推进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河间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北航科技园等项目建设,推动沧州开发区和黄骅汽车产业园、华北(沧州)高端智能装备产业园向千亿级目标迈进;打造大型复合功能现代信息技术产业园。加快“五大”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开展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攻关与推广。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培育农作物新品种,开展共性技术研发、示范、推广,到2020年,全市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3%以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培育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新兴服务、工业设计、智慧物流等新业态。

  培育企业创新主体方面。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每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家,入库后备高新技术企业150家。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提质增量工程,每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200家左右,加快落实研发费用75%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实施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机构达标行动,力争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制造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的比例达到30%。

  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方面。加速河北?京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打造科技成果转化高地。建设各具特色的协同创新载体,落实与天津滨海新区、东丽区、红桥区战略合作协议;打造沧州现代产业基地、渤海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任丘石化产业基地三大对接平台;加强与雄安新区、京津院校、科研单位精准对接,实现“京津研发、沧州转化”。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计划,推进技术转移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合同登记站服务能力,到2020年,省级以上技术转移服务机构达到10家,技术交易总额达34亿元以上。

  推动区域创新方面。积极争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启动实施县域创新驱动发展跃升工程,到2020年,省级创新型县(市、区)试点达到5个以上。支持沧州高新区华为云计算大数据中心、北航科技园、海归留创园建设,打造高端智能装备和信息技术产业集群;支持中捷高新区通航产业园、大学科技园建设。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到2020年,农业科技小巨人企业达到30家。

  强化创新人才支撑方面。引进培养创新英才和产业创新创业团队,对带技术、带成果、带资金到我市进行创新创业的给予资助支持,建立高端人才智库,开展咨询论证、专题调研、规划指导等工作,并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提升高等学校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打造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实现科技改革新突破方面。重点推动改革科技计划管理体系建设、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推动科研领域“放管服”改革,有效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方面。打造“双创”升级版,到2020年,市级以上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分别达到16家、52家、32家。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提升全市专利申请授权数量和质量,到2020年,全市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件以上。促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民间资本支持科技创新;加快发展科技支行,拓宽科技企业融资渠道;推动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金;设立市级科技创新券,支持科技企业购买科技服务。倡导创新文化,组织高规格、高水平的“院士沧州行”系列活动、科技成果展、创新创业大赛、科技周、专利周等活动。

关键词:科技,创新责任编辑:龚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