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县区分站:
当前位置: 狮城新闻

沧州:文旅交融互促 共赏“世遗”之美

来源: 沧州日报  作者:于海涛
2024-10-05 11:29:21
分享:

  洼淀连绵,芦苇成片,泛舟徜徉于湿地芦苇淀中,观飞鸟翔集,享生态美景;非遗荟萃,文创纷呈,走进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看活态传承,品非遗之美……

  国庆假期,沧州“双世界遗产”城市文旅新貌尽展无遗,湿地天蓝水秀的生态美景、运河两岸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令广大市民、游客流连忘返。随着首届“中国大运河旅游欢乐季”暨秋游河北的盛大启帷,沧州这座“双世界遗产”城市正敞开热情的怀抱,迎接八方来客。

  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正是推动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的落脚点。成为“双世界遗产”城市,既为沧州市整合各类旅游资源、推动大运河文化带沧州段与南大港湿地共同打造世界遗产片区及京津冀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带来重大机遇,更为沧州展示自身自然与人文独特魅力打造了一张靓丽的文旅“新名片”。

  不负新机遇,守好“金招牌”。沧州市充分把握南大港候鸟栖息地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地这一契机,依托南大港独特的湿地自然资源,努力塑造具有南大港特色的“大洼文化”品牌;把生态观光、科普教育、康养度假作为文旅发展的核心战略,科学打造观鸟研学、湿地观光、湿地康养度假等生态旅游产品,积极推进区域文旅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努力将湿地周边建设成以服务业为支撑的综合经济发展区。

  湿地民俗演出、鸟类放飞表演、画舫游船体验……从茫茫洼淀到亲水乐园,如今的南大港湿地,多元化的文旅项目不仅丰富了游客的体验,也极大提升了游玩的互动性、趣味性,使文化旅游消费潜力得到充分释放。

  湿地生态风光如画,运河文韵悠远绵长。流淌千年的大运河,蜿蜒迤逦穿城而过,为沧州留下了丰富多彩的“与水有关”的文化遗产。为推动这些“文化富矿”转化为文旅融合发展新动能,近年来,我市突出运河优势,发挥特色亮点,营造旅游场景,一条以大运河为主轴的精彩旅游廊道正加速延伸开来。

  ——2022年9月1日,中心城区13.7公里大运河实现50年来首次旅游通航,让“一船明月过沧州”的盛景再现。今年7月,沧州大运河中心城区段水上公交正式开通,将百狮园、清风楼等“文化地标”有机串联,为广大游客带来了更加丰富的游览体验。

  ——完成园博园、沧州大化工业遗存文化区、南川老街等项目建设,引入餐饮娱乐等商业业态,组织系列文化展演活动,打造城市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助力沧州在今年“五一”假期跻身全国受游客追捧的20个小众旅游目的地城市第六位。

  ——加快推进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园建设,建成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以体感互动、沉浸式体验、传承人现场表演等活态展示形式,全方位展示大运河沿线8个省(市)的1022项代表性非遗项目,为广大市民、游客近距离了解非遗、体验非遗打开了一扇“全景式”窗口。

  ——谋划运河精品旅游线路,推出大运河非遗旅游精品线路、“春游沧州”精品旅游线路、红色研学精品旅游线路等,其中,“运河古郡、文武沧州多彩非遗之旅”入选全国20条非遗特色旅游线路。着力开发乡村休闲游,沧县捷地分洪设施景区获评国家水利风景区,沧县纸房头镇大白洋桥村获评河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

  千川汇海阔,风正好扬帆。当前,人们的旅游需求向更深度的旅居体验转变,沧州将深入挖掘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多重价值,持续擦亮“双世界遗产”城市的文旅“金名片”,助力世界遗产“热”起来、文化旅游“火”起来,推动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记者 于海涛 通讯员 陈墨白 张景兴)

关键词:文旅,双遗产,大运河,南大港湿地责任编辑:张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