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在沧州市南皮县渤海粮仓试验田里,绿油油的玉米长势喜人。你能想象这里的土地曾是坚硬无比、盐碱严重的荒滩地吗?
河北新闻联播报道,当下正值秋粮作物产量形成关键期,我省把粮食生产作为头等大事。地处环渤海地区的南皮县就开展了一系列水、肥、土、种等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通过多种措施,提升盐碱地农作物产量。
说着简单,做起来却很难。就拿微咸水灌溉措施来说,为了让微咸水能够替代淡水对农作物进行安全灌溉,既要掌握咸水的水质、水量,又要掌控好灌溉时间。为此,中国科学院的专家花费14年的时间进行了大量的对比实验,发现采用4g/L的咸水对农作物灌溉不会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还能在保障粮食品质提升的同时,每年节约20%的淡水灌溉量。
盐碱地变身高产田,秘诀在于科技注入,更在于育种创新。目前,南皮县已繁育出4个优质玉米品种,3个抗旱耐盐小麦品种。冬小麦品种“小偃60”和“小偃155”,在河北、天津、山东等地推广面积超过120万亩。
南皮县农业农村局柴健说:“我们会加快优质种子推广和技术指导进程,依托农业科研网络体系,让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品种,扎根盐碱地,实现盐碱地增粮目标。”
文案:董肖飞
配音:陆雅男
拍摄:南皮县融媒体中心
后期:刘 舰
海报:董肖飞
鸣谢:南皮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