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沧州市残联印发工作方案,在全市村(社区)残协推行“1+1+N”工作机制,进一步明晰村(社区)残协服务残疾人工作路径,拓宽服务渠道。
“1+1”即村(社区)残协坚持党建工作引领+服务阵地建设。党建工作引领,即充分发挥村(社区)党组织、党员作用,把村(社区)残协工作融入党建工作大局,坚持村(社区)工作和残协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动,实现村(社区)残协活动与村(社区)党组织活动有效联动。服务阵地建设,即把村(社区)综合服务站打造成为助残服务主阵地,加强帮办代办工作力量,对照村级政务服务事项目录,积极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为残疾人提供“一对一”帮办代办服务。
“N”即村(社区)残协根据日常工作需要和残疾人需求,主动对接医疗卫生、康复托养、民调组织、技能培训、集中就业、金融保险、爱心慈善、志愿服务等机构,协调这些社会组织为村(社区)内残疾人提供各类扶残助残服务,有条件的村(社区)残协还可以扩充机构范围,丰富服务内容。村(社区)残协通过协调机构到村(社区)开展扶残助残服务,拓宽服务渠道,丰富服务形式,让残疾人享受更优质、精准、贴心的服务。
市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指导各村(社区)残协依托综治、党建等工作网格,建立助残网格员队伍,服务残疾人实行网格化管理,并将“1+1+N”工作机制落实情况纳入“星级村(社区)残协”创评工作体系,以星级创评促进工作落实。(记者 康学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