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代晴 崔上 通讯员 李世文
6月9日上午,河间玻璃智造产业园招商推介会正式举行,这不仅为当地玻璃企业创造了更多交流协作的机会,也为河间工艺玻璃产业提档升级、进一步发挥聚集效应起到了推动作用。
从40年前的“小作坊”式生产,发展成为如今的“支柱产业”,河间工艺玻璃产业依靠创新之路,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目前,河间市拥有工艺玻璃制品生产企业252家,从业人员6万多人,年产值达70多亿元,产品远销海外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工艺玻璃之都”“中国耐热玻璃生产基地”“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玻璃制品)”。
河间工艺玻璃产业依靠创新之路,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资料图
人才培养助力产业稳定发展
河间工艺玻璃制品,普遍选用安全健康、耐高温的高硼硅玻璃,且一些产品需要纯手工制作完成。走进河间市永华汇玻璃制品有限公司灯工车间,工人们有条不紊地进行手工作业,拉丝、吹胎、封底、爆口……伴随阵阵热浪,一会儿工夫,高硼硅玻璃管就变成了精美的玻璃制品。
据介绍,玻璃吹制手艺主要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传承,一名技术工人需要几年的精心培养和多年积淀才能成熟起来。河间市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建立完善了技术工人培养机制。目前,河间拥有近5万名玻璃制作手工艺人,为工艺玻璃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这款茶壶就是纯手工制作的,拉丝、釉色等工艺都非常考验师傅的功底。”河间市永华汇玻璃制品有限公司经理徐永说,随着人们对日用玻璃需求的增多,公司组建了专业的研发团队,不断推陈出新研发新产品,目前公司共有上千种产品,并注册了“玉见”“北大史”两个自有品牌。
“我们的目标就是让材质健康、高硬度、耐高温的高硼硅玻璃制品走进千家万户。”徐永说。
高硼硅玻璃管变成精美的玻璃制品。资料图
科技创新带动产业提档升级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仅靠人工生产远远不够。河北明尚德玻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项目中心经理张磊告诉记者,近年来公司不断引进半自动、自动化生产设备,提高加工速度,提升产品质量。
“你看这台处理玻璃瓶压螺纹口的十八头压口机,是我们受药包材生产设备的启发自主研发的,可以24小时不间断运行,能顶替十几名工人工作。”张磊说,“再比如公司自主研发的封底设备,以前给一个大号咖啡杯手工封底需要4分钟,现在一个工人可以看三台设备,三分钟可以封3个杯底。”
作为河间工艺玻璃产业的龙头企业,明尚德已成为一家集工艺玻璃制品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据了解,明尚德每年都会投入1500万用于技术研发,目前已推出高温玻璃杯焊接工艺、Boro+、纳米溶色等技术,还与美国康宁公司联合设计研发了康宁“X杯”。目前,公司已取得200多项国家专利,产品曾获德国红点奖等国际大奖。
“将无形的理念和有形的产品相结合”,是明尚德秉持的工业设计理念。多年来,公司产品的品类越来越全,从简单的茶具慢慢扩展到餐具、咖啡具等生活中的玻璃器皿。通过不断改造升级,产品也更加优质适用,更加符合审美要求,附加值和效益得到明显提高。
明尚德玻璃科技有限公司还提出了“物联网+智能饮食”的发展战略,并提出“空间应用场景全设计”理念,即以台面为中心,根据空间内部的所见所感,配套专业功能终端产品。“企业要想不断发展,必须创新思维、创新逻辑,赋予产品更多的功能属性。”明尚德品牌负责人鞠飞说。
琳琅满目的玻璃制品。资料图
举办赛事促进产业更优更强
走进河间市尚德玻璃博物馆,琳琅满目的玻璃制品令人惊叹。“这款高脚杯名叫罄鸣杯,轻轻撞击会发出清脆悠长的声响,响声长达20余秒。”尚德玻璃博物馆工作人员赵军军一边演示,一边为记者揭秘,她说该产品二氧化硅含量高达99.99%,线膨胀系数较低,所以响声保持的时间很长。
赵军军介绍,这座以玻璃为主题的博物馆,主要收藏、展览、研究古代玻璃、现代日用玻璃以及现代玻璃艺术品等,徜徉其中,可以了解玻璃的起源和发展,并见证这门传统工艺的传承。
如今,这座博物馆又被赋予了新的功能。近年来,河间市举办了四届“中国·河间工艺玻璃设计创新大赛”和三届“中国·河间国际灯工玻璃艺术节”。“一节一赛”期间,来自全球的世界级玻璃大师汇聚于此,交流心得、展示作品,甚至现场制作。艺术火花的碰撞,进一步激发了河间工艺玻璃的创新能力。
“通过搭平台、建基地、聘名师、广合作、育人才,河间工艺玻璃产业走出了一条以工业设计为引领,产品与文化相结合,品牌化、艺术化、高端化、国际化的新路。”河间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赵建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