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饭喽!”随着一声吆喝,青县流河镇人和镇村的孝老食堂准时开餐。桌上,四菜一汤,冒着热气,老人们说笑着围坐在桌前,尝一口,纷纷称赞好吃。聋哑五保老人李志中说不出话,微笑着向义工们竖起大拇指。孝老食堂升级改造后,更有“家”的模样,占地260平方米,包括卧室、厨房、餐厅、厕所、活动室等,室内还装有地暖、中央空调,除了提供一日三餐外,70岁及以上行动不便的独居老人可以居住。这里俨然成了他们的幸福家园。
聚焦农村独居老人,解决他们的吃饭问题,人和镇村依托村里的红白理事会,在社会爱心人士的支持下,创办起孝老食堂。不到一年时间,这种模式已在青县32个村落地开花,1600余位农村独居老人从中受益。
老人们的幸福感正是青县学史力行办实事的缩影。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青县坚持将理论学习作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的重要抓手,利用各类“课堂”集中学,利用各类“宣讲”灵活学,利用各类“平台”拓展学,利用各类“基地”现场学,在青县掀起了学习党史的热潮。同时,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检验学习成效的“试金石”,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贴近基层、服务群众,将党史学习教育的“热度”转化成为民服务的“温度”。
结合党史学习教育,青县围绕养老、城建、乡村振兴等领域,谋划实施了20项民生工程、12项民生大事、5项民生实事,实行台账式管理。各乡镇、部门结合工作职能,自选谋划为群众办实事事项,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事项清单台账,共登记实事项目200余件,细化措施530多项。从一件件民生实事入手,青县自上而下建立起完备的责任体系,形成职责明晰、上下联动、快速推进的良好工作格局,交出了一张可圈可点的“民生账单”。
青县探索推行了“大户+土地流转”“大户+结构调整”“大户+社会化服务”的多元发展模式,依托大户带动土地流转、引导结构调整开展社会化服务,试行“集体种百亩田、创收超5万元”的做法,实现了土地经营由“零星分散”向“成方连片”的转变,找到了基础薄弱村壮大集体经济的新路,为农民增加了收入;深入开展“百企兴百村”活动,青县400多个爱心企业与148个基础薄弱村庄进行对接,自愿开展集中帮扶,持续巩固扩大脱贫攻坚成果,先后落实帮扶资金1350万元;大力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建成小游园、小广场1280余个,190多个村的“垃圾坑”变成了“荷花塘”;完成了江水村村通项目,城乡居民全部喝上了长江水;深入推进国家级园林城、卫生城和省级文明城创建,实施了80多项城建工程,完成了总投资6亿元的城区雨污分流,城市更新速度不断加快……桩桩件件都承载着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社会民生实事扎实推进,青县县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不断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落细落实,用心用情增进民生福祉,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的强大动力。(记者 康学翠 本报通讯员 黄荣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