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任丘市梁召镇大江村党支部书记孟昭通就电话不断,他边接电话边往村里的蘑菇大棚走。“刚收的8500多公斤蘑菇都订出去了,这不,都是客户打来的预订电话,他们都等着收咱的蘑菇呢!”挂断电话,孟昭通高兴地说。
在孟昭通心里,蘑菇大棚不仅为村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更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筑起了“铜墙铁壁”。大江村共有脱贫户7个,2019年,伴随着贫困户全部“摘帽”,村“两委”也在积极谋划着如何更好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只有大家好,小家才能好。孟昭通决定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为突破口——成立合作社,从农业产业种植上做文章。村“两委”协调村里有威望的党员、种植经验丰富的村民和学习能力强的大学生组成“智囊团”,带领他们外出寻找项目。一番考察后大家认为:种植秀珍菇。
秀珍菇又名平菇,因其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而走俏市场,发展前景广阔。目标定好了,村“两委”开始筹备起来:先是与河北农业大学专家取得联系,综合分析秀珍菇的发展前景,并对产业发展进行了全方位规划。同时,组织“智囊团”成员外出学习秀珍菇的种植、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万事俱备,今年9月,“大江菌业”合作社正式成立,先后建起3个大棚,前期先在1个大棚进行试种。那段时间,大江村的党员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面对资金不足的问题,孟昭通带头自掏腰包支持产业发展,党员陈重元、杨瑞青等人更是以大棚为家,时刻关注蘑菇成长情况,确保种植不出问题。在众人的呵护下,秀珍菇长势喜人,很快就迎来了丰收。
孟昭通来到大棚,只见棚里一排排支架上,密集的菌包摞成壮观的“兵阵”状,工人们正忙着采摘。“书记,这一茬大概能赚多少钱?”村民李秋子边打扫菌棒的残料边问。“保守估计能赚2万多元。这还只是头茬,总共能收五茬呢!”“太好了,看来咱这步棋是下对了!”对于李秋子来说,蘑菇的丰收也赋予了他生活的希望。李秋子本身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再加之妻子残疾,让他戴上了贫困户的“帽子”。虽然在扶贫政策的帮助下摘了帽,可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的。直到孟昭通找到他,让他负责打扫大棚的卫生,并承诺每月开800元的工资,让李秋子才觉得日子过得有奔头儿。
合作社迎来开门红,也让孟昭通对下一步发展有了信心:“除了为脱贫户提供就业岗位,我们还准备探索‘村民土地承包入股—扩大种植规模—村民分红—村民就业’的良性模式,特别是鼓励脱贫户以土地、劳动入股,参与分红,防止返贫的同时,也保证产业长效、规模化发展。”(记者 孙晓卉 本报通讯员 张玉华 崔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