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市(河北沧州)制订《关于推进“蓝色经济”发展若干措施的分工方案》,提出将以产业发展为重点,突出“蓝色经济”主攻方向;推进海洋科技创新,增强“蓝色经济”发展动力;积极拓展对外合作,激发“蓝色经济”发展活力;加强海洋人才引进储备,支持资源要素向沿海地区聚集。
《方案》提出,以港口建设强化产业发展支撑。加快推进30万吨原油、20万吨矿石及集装箱等15个专用型码头泊位建设和航道改造提升工程。重点加快7条铁路专用线项目、油品管道及皮带管廊规划建设,支持企业利用皮带机、化工管廊实现原料从港口直接入厂,提升综合运输效率。
加快发展海洋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产业,加快发展轨道交通运输装备产业,引入海洋工程装备、智能机器人、特种设备等高端装备项目,推广新能源在动力装备领域应用,吸引创新型海洋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企业落户“蓝色经济区”,瞄准行业前沿生物科学,谋划引进一批微生物药物、基因工程药物等项目,重点引进高端制剂类项目,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向生物制药、医药制剂、现代中药等价值链高端迈进。吸引国家级生物医药创新平台、研发外包机构向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聚集,争取省级财政性专项资金支持。推动传统化工向化工新材料方向发展,推进石油化工与精细化工、海洋化工有机结合,整合周边资源,对接上下游产品,提升配套水平。推动在渤海新区建设海水淡化工程和反渗透膜及膜应用工程研究中心,实施巴安水务、阿科凌、中科保等一批规模化、低成本海水淡化及浓盐水综合利用项目。
加快发展港口服务业,推进综合港区物流园、集装箱物流园、渤海新区环渤海智慧物流平台项目建设,构建汽车及零部件、冷链物流等“十大交易中心”,积极争取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布局渤海新区。发展滨海主题旅游业,建成沧海文化风景区、恒大文旅城、大健康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对新获得国家4A级旅游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的经营管理单位奖励50万元。发展海上观光旅游,加快海上旅游平台建设,培育休闲渔业旅游等特色项目。全力构建航空特色小镇,发展低空飞行旅行,打造一批蓝色旅游品牌。
推进海洋科技创新,以启航创业孵化园双创示范基地为依托,加快建设一批“蓝色经济”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打造一批创业孵化平台,引进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在企业研究院(研发中心)建设、科技项目申报、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以南开大学绿色化工研究院、中国火箭研究院为依托,全面加强与中科院、农科院等对接合作,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领域建立高水平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
积极拓展对内对外合作。谋划建设雄安新区至黄骅港的公路、铁路出海新通道,打造雄安新区最便捷、最高效、最经济的出海口,谋求与天津等周边港口的错位布局、协同发展、对接合作。继续深化与天津港、青岛港战略合作,不断拓展内外贸航线,实现黄骅港—德国杜伊斯堡、东南亚航线和黄骅港至天津港集装箱“海上巴士”常态化运营,加快推进黄骅港至摩洛哥丹吉尔外贸航线、“沧—石—新—欧”国际综合物流通道、黄骅—新疆—杜伊斯堡国际货运班列建设。依托朔黄、太中银、邯黄三条铁路干线,加强与内陆腹地尤其是冀中南地区合作,沿“三线”先期布局建设8个内陆港,拓展“三线”货源,抓好返程货源组织,实现“钟摆式”运输。
加强海洋人才引进储备。深入实施“人才兴沧”工程,强化高层次人才引进扶持服务,对带技术、带成果、带资金到我市进行创新创业的,按政策给予支持。优化河北农大渤海校区和沧州交通学院专业设置,加强海洋人才学历教育。对特殊海洋人才,采取特殊引进方式进行评价,畅通晋升职称的绿色通道。
支持资源要素向沿海地区聚集。支持和保障渤海新区高新技术和战略新兴产业土地供给,持续开展闲置土地清理整治,盘活现有土地资源,确保土地资源效益最大化。抓好各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打造“九通一平”,实现园区与园区、园区与企业之间基础设施网格化,彻底消除水、电、路、气、讯等“最后一米”问题。(记者 申萍 通讯员 潘翼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