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走进四合菜市场,蔬菜、肉、蛋、米、面、油等日常民需商品、食材供应充足、货品新鲜、市民购物有序。常在此购物的市民王女士表示:“疫情发生以来,市场监管的工作人员常来这里检查,假冒伪劣商品不见了踪影。我们在这买东西很放心。”
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是市场监管部门重点抓的一项民心工程。今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我市市场监管部门全力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扭住监管重点,加强风险管控,改革监管模式,全力维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截至目前,共查扣过期变质、“三无”、“山寨”食品2000余公斤,立案25起,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15份。
突出食品生产集中区域治理,市场监管部门对献县本斋牛羊肉、河间驴肉、沧县枣蜜饯、黄骅脆冬枣、孟村谷物加工品等5个食品生产集中区开展专项治理,严厉打击无证生产等食品违法行为,狠抓食品生产企业主体责任落实。突出农村市场治理,对农村小卖部、超市、农贸市场等加强检查,重点查处食品假冒、侵权“山寨”、“三无”、劣质、虚假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突出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治理,落实学校及各岗位工作人员责任,健全完善食品安全工作制度,严把采购、查验、索证索票、储存、加工等关键环节质量,并对校园周边副食店的“辣条”、冷冻食品、饮料、糖果等食品和餐饮店的清洁卫生、加工制作环境等进行检查。突出餐饮“小摊点”治理,严格小餐饮登记准入,引导食品“小摊点”进入政府划定区域经营,加强规范管理。同时,市场监管部门创新完善监管方式,在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实现风险等级管理的基础上,围绕完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建立食品行业“黑名单”和食品从业人员违法后行业禁入制度,与公安、检察院、行政审批、银行等部门建立联合惩戒机制,形成“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信用监管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