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教育部门努力推进的重点。近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校外教育与培训监管处处长徐攀表示,校外培训机构应当强化四个方面的规则意识,严于自律,营造良性健康可持续的发展环境。
校外培训机构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有益补充。但近年来,校外培训机构野蛮生长、无序发展,致使校内减负、校外增负,污染了教育环境,破坏了教育生态,戕害了学生身心。对此,必须开展有效治理,让教育市场、教育生态回归自然常态。
在加强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的大背景下,校外培训机构既要念好守法经营、合法谋利的“生意经”,更要念好为孩子未来幸福奠基的“教育经”。
首先,校外培训机构要严格遵守教育法律法规。守法经营是校外培训机构的底线,这个底线是保护学生合法权益的保障线,也是校外培训机构的生命线。校外培训机构要依法取得办学许可证,依规配备教学力量、办学条件,保证培训质量,保障学生身心安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绝不能唯利是图,违法违规超标超前延时补课,害人害己。
其次,校外培训机构要严格遵循教育规律。市场属性是校外培训机构持续发展的动力,但归根结底,校外培训机构是教育机构,应当保持教育本色,铺就教育底色,明确自己教育人的立场,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回归教育本意,走专业化、个性化、特色化的发展道路,真正成为教育发展的建设性力量,而不是“搅局者”。
再次,校外培训机构要尊重服务对象。校外培训机构面对的是成千上万的孩子及其家长。如果校外培训机构眼里只有“利”,没有尊重,就会将孩子和家长视为待薅的羊毛。在经济利益面前,校外培训机构要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为服务对象提供“物有所值”的优质教育产品。唯有如此,才能在赢得好评的同时,赢得尊重和认可,进而获得经济回报,树立良好的品牌形像。靠“提分提名次”等噱头骗生源,最终将失去口碑,丢掉市场。
此外,校外培训机构要厚植教育情怀。作为教育的一份子,校外培训机构要以实际行动回答清楚“我是谁”“为了谁”“为了什么”等一系列问题。作为教育人,校外培训机构要心里装着孩子、装着教育,拨正教育理念,调正办学航向。
总之,校外培训机构要念好“教育经”,不能只做“生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