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县区分站:
当前位置: 县区新闻

帮扶贫困生三十年哺育乡民几多情

来源: 沧州日报  作者:
2018-06-11 09:56:29
分享:

  ——献县张村乡大八里庄中心校纪实

  这所学校不是全县硬件最好的,但是爱意在这里深沉;这所学校不是成绩最好的,但是善意在这里生根;这所学校虽处泛区一隅,但培养出了大量的贤达人才。这所学校,就是献县张村乡大八里庄中心校。爱生如子几十载

  说起大八里庄中心校,不得不说到一位老校长刘西党。这位已退休六七年的老人,是这所学校的创始人。

  刘西党从上世纪80年代末在大八里庄中心校当校长,干了18年。为搞好教学,他和同事们呕心沥血,让这所学校辉煌了很多年,成了全乡乃至全县的一面旗帜。“现在很多机关的干部都是从这所小学毕业的。”老人电话里说起当年的情景,依然声音高亢。

  刘西党说:“大八里庄中心校地处泛区腹地,辐射周边六七个村庄。泛区相对落后,前些年因为拿不起书费和学杂费,有的孩子面临辍学。可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教育的前提是让孩子能上学,如果孩子上不了学,我们教得再好也没有用啊。”

  为了不让一个孩子辍学,他和同事们挨村挨户走访,劝说家长们让适龄儿童上学。“那时候家庭确实穷啊,穷得吃饭都成问题,你让他拿钱供孩子上学,那不是要他的命吗?”刘西党就想法减免穷孩子的学杂费。有个孩子是孤儿,跟着爷爷放羊,过了上学年龄也没来上学,刘西党知道后就让村干部劝说,但他家实在拿不出买书的钱,他就给垫上。

  “先上学,得保证孩子认字啊!如果出个文盲,我们当老师的对不起自己的称呼啊!”刘西党说。

  在刘西党的带动感染下,大八里庄中心校形成了一个爱护帮扶贫困生的优良传统。“老师们自己拿钱给孩子们买衣服,买文具,很多情况校长都不知道。他们觉得帮助贫困孩子跟他们的教学一样,是正常工作的一部分。”现任校长张瑞正说。

  免费午餐暖心田

  说起免费的午餐,校长张瑞正打开了话匣子。

  “以前就有这种传统,有的孩子中午下雨下雪回不了家,家长送饭来不方便,特别是一些孤儿、留守儿童。我们以前也断断续续地让中午实在走不了的孩子跟着老师们吃饭,但很多孩子自尊心强,不愿跟老师一起吃。”张瑞正笑着说,泛区的孩子虽然穷,但非常有骨气,不愿沾别人的光。

  前年下学期时,县教育局布置一项任务,让各学校摸底帮扶贫困学生。张瑞正就利用这个机会,成立了食堂,一方面方便了离家远的老师,一方面也给贫困生提供了午餐。张瑞正为此多次征求老师的意见,让老师们把每个贫困生的信息推荐上来,保证公平公正,保证每位真正贫困的学生享受免费的午餐。免费的午餐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麻烦。因为他们这所学校不是寄宿学校,如果学生在学校吃,那老师们不但要照顾他们吃饭,还要考虑到他们的休息、作业、安全等问题,每天至少有一两个老师中午不休息,照顾这几个孩子。

  万家寨村的小良(化名)是个单亲家庭,他是免费午餐受益学生之一。这一天,他腼腆而又高兴地说:“今天吃焖饼,好吃,比家里的香。”

  帮扶传统代代传

  张瑞正就是在这个学校毕业的学生,他深受刘西党等老师的影响,热爱教育事业,关爱贫困学生。他说,这些年老师们都付出了很多,没有一个有怨言。

  其中一个叫张会岭的老师,原来是学校的教务主任,也是元老级的老师,从1994年泊头师范毕业就在这所学校教学,最近才调离这个学校,二十多年的青春都奉献给这里的孩子们。

  张会岭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她自己刚毕业时间不长,那时候学校还是平房,村民出入也不太严格。她发现有一个穿着破旧的村民经常背着粪筐,筐里放着石头到学校里转悠,她就警惕地告诉刘校长。刘校长说,他不是坏人,他的孩子就在咱学校上学,家里穷,交不起学杂费,咱们给他减免了一部分。他想回报学校,没有钱,他有磨菜刀的手艺,隔一段时间就给学校磨磨菜刀。

  张会岭说,这个事对她触动很大,她就下定决心力所能及帮助贫困孩子,看哪个孩子衣服破了,就自己用针线缝上,有的孩子鞋坏了,她就给买一双。有时下雨天自己在学校吃饭,就叫上几个回家不方便的学生一起吃饭。

  年轻音乐教师李宏伟说,帮助关爱这些贫困孩子,不是简单的买点东西、管饭那么简单。“我们不是自夸,我们这些女老师就像‘爱心妈妈’一样对待那些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的孩子和孤儿。”她说这话时,显得非常自信。

  张瑞正介绍,像李宏伟、赵稳莲、杜温等老师,包括已经离开这里的孙军丽、程玉红等老师,都非常敬业,非常关爱这些孩子们。“好传统一定好好保持下去。”张瑞正坚定地说。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在大王庄村,一位刘姓村民告诉我们,这个学校的老师们不简单,自己就在老师家吃过饭,也在学校吃过饭,当年老师还给他买过作业本。

  在陈庄村,村干部李万臣说起大八里庄中心校的校长和老师们,直挑大拇哥,他说:“老师们教学认真,关心学生,家长把孩子交给他们,都很放心。”

  在小八里庄村,张小辉(化名)的爷爷,说起老师对孙子的照顾,非常感动。他说,小辉周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也走了,至今没有音信。孩子上学放学路上我们不放心,接送他每天要来回八趟。现在学校中午管饭,省了不少事。老师还经常给孩子买书买本买衣服,比亲人还要知疼知热呢。

关键词:贫困生,献县责任编辑:龚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