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县区分站:
当前位置: 本网动态

非凡十年看沧州 | 踔厉奋发打造“运河之城”

来源: 长城网  作者:代晴
2022-08-12 11:02:00
分享: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代晴 崔上

  晨光微熹,百花摇曳,鸟鸣清脆,位于大运河畔的百狮园迎来众多晨练的市民。放眼望去,对面就是古香古色、复建一新的南川楼和朗吟楼。沧州市区运河两岸,碧波荡漾,游园成片,绘就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

  京杭大运河流经沧州8个县(市、区),绵延216公里,是沧州人的“母亲河”。近年来,沧州市委、市政府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按照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总体功能定位,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提升生态环境水平,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努力打造大运河保护带、生态带、旅游带,努力让古老的大运河成为沧州最具魅力的生态名片、文化印记和产业高地。

大运河沧州市区段风景如画。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崔上 摄

  生态运河 擘画水清景美新蓝图

  盛夏时节,沧州市区百狮园吸引众多市民前来“打卡”,大家或是在游园里闲谈散步,或是在码头景观处拍照留念,或是在儿童游乐区欢快畅玩,个个怡然自在。沧州市百狮园生态修复区原是大运河沿线的两个城中村。近两年来,沧州市全面推进这一区域生态修复工程,通过河道清淤、征迁安置、垃圾清理等措施,将这里打造成面积470余亩的生态公园。

  除了尽收眼底的风景和市民休闲健身的身影,与大美运河相伴的,更有两岸火热的项目施工场景。

  和百狮园隔河相望的是正在建设的南川楼片区,一片拔地而起的仿古建筑便是南川楼文化街区。这个占地274亩、总建筑面积达4.6万平方米的街区,涵盖了南川楼、朗吟楼两座复建古迹,核心休闲区南川园,以及46个明清合院风格和民居简约风格的院落,加上保留的大运河小剧场、面粉厂、给水所等老建筑,将打造出“一核、五街、三节点”的空间布局,成为大运河畔兼具商业繁华和文化底蕴的街区。

  “我是守着运河长大的,现在大运河水多了,水清了,两岸一步一景,每天出门走走、转转,心情别提多舒畅了。”沧州市民黄伟义感慨。

大运河沧州段水清景美。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崔上 摄

  从生态修复大运河“Ω弯”3.61公里河段打造运河公园,到重现南川楼、朗吟楼、清风楼三楼鼎立盛景,再到依托大运河开展城市建设,一幅水清、路畅、景美、人幸福的运河生态画卷在狮城大地徐徐铺展。

  自去年以来,沧州市按下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快进键。大运河沿线完成全域河道清淤和岸坡护理,运河沿岸“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大运河核心监控区376个村全部实现生活污水管控,308公里堤顶路全部硬化,累计种植乔灌木30余万棵,引黄引江水1.8亿立方米实现运河全线有水。今年,沧州市谋划推进了18个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重点项目,总投资达225亿元。

  沧州,正以中心城区31公里大运河作为“精彩中轴线”,努力建设运河历史文化名城。“一船明月过沧州”的诗意场景,与现代城市生活悄然融合,共促美丽狮城精彩蝶变。

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点谢家坝。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崔上 摄

  文化运河 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

  千年运河不仅见证了沧州的沧桑巨变,也孕育了深厚的运河文化。名扬天下的武术、惊艳世人的杂技、厚重沧桑的古迹遗存……这些文化遗产在运河两岸发展、传承千百年,成为沧州最闪亮的名片。

  在沧州市区大运河的河沿上,经常会看到运河武馆的孩子们,在馆长丁文江的带领下认真操练八极拳,沧州武术在一招一式间薪火相传。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沧州武术,至今仍保留着八极、劈挂、燕青、六合、螳螂等53个拳种,已成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探寻沧州历史、讲好大运河“沧州故事”的重要载体。

  “小小铜锣圆悠悠,学套把戏江湖走。南京收了南京去,北京收了北京游。南北二京都不收,条河两岸度春秋……”在悠悠大运河畔,一首杂技人行走江湖的歌谣传唱了千年。吴桥杂技艺人沿着运河走江湖,孕育了极富传奇色彩的千年杂技文化,成为大运河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沧县运河船工号子传承人唱响船工号子。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代晴 摄

  “大运河上弯连弯,哎嗨哟;九曲回转往前赶,哎嗨哟;一声号子我一身汗,哎嗨哟……”沧县捷地回族乡捷地村七旬老人张俊正,亮开嗓门唱起了船工号子。大运河沿岸特有的船工号子,是鲜活的运河记忆,也是运河文化的标志性符号之一。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运河船工号子的传承人,张俊正每天都会到运河边上转上两圈,唱上一曲运河号子。

  今年4月,京杭大运河实现近百年来首次全线通水,张俊正深情凝望大运河,眼眶中闪动着泪花。“今年我最大的两个愿望都完成了,京杭大运河全线通水,我们的非遗项目船工号子也有了传承。大运河越变越美,我们运河人也越来越好了!”张俊正动情地说。

  大运河沧州段是河北省大运河文化遗产最为集中的河段,沿线共有物质文化遗产176处。近年来,沧州市秉承“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的理念,对运河两岸文物建立保护名录,开展了运河标注行动,除连镇谢家坝,还对泊头清真寺、吴桥澜阳书院、青县给水所等重点文保单位进行了保护性修缮。同时,建立沧县舞狮、木板大鼓等文化传承基地,编撰出版《大运河文萃》《御河》《历代沧州文选萃》等系列丛书,推出《江湖》《大运河上》《一船明月过沧州》等舞台艺术精品。

   京杭大运河沧州段曲折蜿蜒。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崔上 摄

  未来运河 千年文脉焕发生机

  4月28日,随着沧州市区王希鲁闸闸门缓缓抬起,汩汩清流注入狮城运河。从南环桥到北环桥,从百狮园到园博园,沿岸市民争相围观,拍照留念。京杭大运河全线通水,让古老大运河沧州段焕发了新生机。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国家高级摄影师杨志涛,曾沿着大运河的流经地,从吴桥一路徒步到青县,拍摄了大量有关运河的影像。运河全线通水后他端起相机,不停按下手中的快门,记录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水是运河的生命,有了运河水,两岸的风景更加秀美,每一个画面都值得珍藏。”杨志涛说。

  悠悠夏日,占地4000亩的园博园片区,一派火热的施工场景。古色古香的沧州坊商街,风情各异的城市展园,郁郁葱葱的北山,水景交融的中心湖区……高空俯瞰,整个园博园景观已现雏形。

  沧州市以“千里通波,大美运河”为主题,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相融合,打造“大运河上永不落幕的园博会”。园博会后,沧州园博园将与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和沧州大化工业遗存提升改造区一起续建为“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园”,成为沧州新的文化地标。

 吴桥运河码头擦亮“杂技之乡”金字招牌。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崔上 摄

  沧州市把承办省第六届园博会作为契机,将园博园与非遗展示中心、沧州大化工业遗存提升改造、南川楼文化街区、中心城区生态廊道项目同步推进、同步建成,打造运河沿线8省(市)非遗文化展陈体验示范区;实施沿线景区提质扩量行动,加快吴桥杂技大世界创建5A级景区步伐,2021年建设了吴桥山水田园综合体等总投资51亿元的18个特色文旅项目;深入开展乡村旅游创建,青县张广王村、沧县兴济镇入选2021年省乡村旅游样板村,沧县南堤村入选2021年省重点乡村旅游重点村;推出“运河古郡·匠心传承之旅”“文武沧州·杂技醉心之旅”和“又见运河·非遗精华之旅”3条大运河沧州段非遗旅游精品线路,着力打造全域文化旅游带。

  沧州市还持续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以运河文化为主线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探索运河文化、人文景观、乡村振兴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漫步吴桥杂技大世界,感受杂技艺术的惊与险;置身青县中古红木文化小镇,聆听运河与红木的历史;来到泊头尹庄贡梨小镇,一睹鸭梨之乡的风采……运河沿线,风景如画。

  大运河凝聚着沧州的精神文脉,也承载着宝贵的文化记忆,是沧州的“根”和“魂”。如今的京杭大运河沧州段景色壮美,繁华再现,为这一方水土的百姓营造出幸福的生活环境。盈盈碧水由历史流向未来,时光的车轮,正载着七百万狮城人民驶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关键词:大运河,文化,沧州市,杂技,遗产责任编辑:董肖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