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文化广电和旅游部门组织普查员,历时一个月,首次完成了对全市农村旅游资源的实地普查。共核查出2000余处旅游资源,包括不可移动文物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红色资源及其他旅游资源,其中不可移动文物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较丰富。通过普查,确定文化和旅游资源行政村1786个。
沧州历史悠久,农村的文物资源尤其丰富。位于沧县崔尔庄村的纪晓岚墓家喻户晓。沧县大白洋桥村的岳飞祠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河间后刘守村长眠着一代名医刘完素。明朝抗倭戍边将领刘焘墓安置在运河区良官屯村。献县宋房子村的廉颇庙遗址、郭马坊村的张之洞办差记略碑,藏着丰富的乡土文化和历史记忆。盐山南街村的饶安城址、海兴赵高村的汉武帝台南台遗址、海兴小山村的小山地道遗址、黄骅的瓮棺葬群,则向人们讲述着沧海桑田的变迁。
古老大运河从沧州穿城而过,赋予了沧州深厚的文化积淀,大运河沿线的柳河屯村沉船点、齐家圈村沉船点、八里堂村沉船点、二十里屯村沉船点、泊渡口村沉船点、陈嘴村沉船点、傅家圈村沉船点,留下了人们对历史的回望。
很多农村保留着特定的民俗风情、民间艺术,如西河大鼓、黄骅剪纸等,这些重要的文化资源对城镇居民有着强烈的吸引力。这次普查发现,我市非遗资源较丰富的村庄有:河间市西张庄村,有国家级非遗项目西河大鼓、省级非遗项目八仙拳和河间左把大奇枪、市级项目河间吹歌等。河间市行别营镇行别营村,有国家级非遗项目河间歌诗、县级非遗项目河间扒肉制作技艺。孟村回族自治县的二街村,有国家级非遗项目孟村八极拳、市级非遗项目孟村清真八大碗。这些资源为农旅结合、文旅结合提供了必要支撑,让农村更有“看头”。
红色精神流淌在沧州大地上,许多红色遗迹设施保护完好,革命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红色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优势明显。无论是河间屯庄村的白求恩手术室旧址、河间齐会村的齐会战斗旧址,还是位于黄骅的大赵村惨案遗址、慈庄赵博生故居、刘皮庄村的张九江纪念馆,献县本斋东村的马本斋纪念馆,都浓缩了一段历史、一份精神的传承,在今年的党史学习教育中迎来了众多参观者。本斋东村今年还上榜全省红色历史样板村。
据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借助这次资源普查,可以分析沧州农村旅游产业的优势和潜力,为今后在开发利用、保护文化和旅游资源工作中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来源:沧州日报 记者 刘杰 通讯员 王云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