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县区分站:
当前位置: 县区新闻

河间董杰:诗经故里传《诗经》

来源: 长城网  作者:代晴
2020-12-14 15:59:00
分享:

河间董杰义务传授《诗经》文化。通讯员 刘春梅 摄

  长城网记者 代晴 通讯员 刘春梅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称《诗》或《诗三百》。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河间是“毛诗故里”,是毛诗的发祥地,《诗经》的再生地,传统文化的复兴地。毛亨、毛苌两位儒学大师曾在这里传播《诗经》。2000多年后,河间一位名叫董杰的人,也致力于义务传播《诗经》。每日里,他听诗经、读诗经、品诗经、讲诗经,仅笔记手稿就写了半米多高,有的已经微微泛黄。

  久经传承 世人瞩目    

  河间北不远,有东西相邻的两个村子,分别叫东诗经村和西诗经村。据河间诗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传统文化传承志愿者董杰介绍,秦始皇焚书坑儒,毛亨携侄子毛苌,先来到尊福乡崇德里(今三十里铺村)居住,后在诗经村传诗。毛亨出逃时将《诗经》熟记于心,后来作《毛诗故训传》传给其侄毛苌。西汉景帝年间,汉博士毛苌开始设馆讲经。    

  诗经村西北三里处有个君子馆村,据称就是毛苌讲经之地,河间献王曾在此设招贤馆,以此取村名君子馆。秦亡汉立后,毛亨、毛苌相继在河间传《诗》,依靠人们口传心记,将《诗》留传下来。后来,汉朝向天下征赏书籍,使《诗经》得以流传,后世称为毛诗,尊为《诗经》。为了纪念毛苌,后人在三十里铺村修建了“毛公书院”。    

  成立于2001年的河间市毛公诗词学会现有18个分会、4000余名会员。其会刊《毛公诗苑》创刊以来,发表各类诗词作品近万首(篇),并交流到韩国、日本、加拿大等16个国家和地区。2018年,河间举办首届诗经国际马拉松。至今,已连续举办三届。比赛以《诗经》为主题、马拉松为载体,通过吟唱的方式,进行诗经文化表演,传递《诗经》的古典之美。    

  自古至今,河间诗风经久不衰,诗人辈出。尤其是近些年,研究传授《诗经》的学者众多,为“诗经文化”的发展与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005年底,中华诗词学会授予河间市“中华诗词之乡”的荣誉称号。

  刻苦攻读 潜心研究    

  62岁的董杰,出生在一个书香家庭。小时候,父亲经常教他诵读诗词歌赋,让他对历史文学产生了兴趣。1977年,董杰参加高考,考入了沧州师范学院中文专业,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40多年。他尤其对中国古代文学兴趣浓厚,唐诗、宋词、明清诗集,他都爱。    

  在沧州求学期间,为了买一本1.55元的《唐诗三百首》,董杰饿了好几顿,买到手便如获珍宝,吃饭学,走路也背。他还从新华书店买了《古代文选》和《诗经语言艺术》,不仅接触到了诗经,而且懂得了诗经在中国文学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教学中,他进一步学习和了解更多的诗经文化,学习和背诵了一些诗经篇目。    

  2010年退休后,董杰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翻阅古诗经卷,本就酷爱文学的他,被《诗经》深深吸引,一股脑地投入到品读中去。对董杰而言,《诗经》就是一块巨大的磁铁,里面的一景一物一事都是那么优美,他为之倾倒。   

  起初,董杰买来书籍自己刻苦专注地研读,逐字逐句琢磨,做笔记、勾重点。后来,他遇到不懂的就上网查,购买相关书籍寻找答案,先后购得168套不同版本的《诗经》进行研究,博采众长。只要听说和自己一样的诗经爱好者,他便登门拜访,学习交流。    

  翻看董杰看过的书,几乎每本书上都有他的标注。书桌上,放着一沓子足有半米多高的笔记手稿,有的已经微微泛黄。书柜里、写字桌上、卧室里到处摆放着各种书籍,连床上都是。他对《诗经》中的成语和通假字反复温习,写了10余万字的读书笔记。“这只是我写的一小部分,记笔记更有利于理解和记忆,手不能懒。”董杰说。    

  河间在诗经公园建设“中国诗经博物馆”期间,董杰先后11次参加筹备工作会,建言献策。在这期间,董杰得以更系统地学习和研究《诗经》。    

  慢慢地,刻苦攻读、潜心研究《诗经》的董杰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2016年,由河间传统文化协会主办的“传统文化大讲堂”邀请董杰讲《诗经》,由此开启了他传播《诗经》的征程。

董杰将普及和传播《诗经》,当作一种责任和义务。通讯员 刘春梅 摄

  传播诗经 责无旁贷    

  每周六下午,河间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响起阵阵掌声,董杰正在为广大诗经爱好者讲解《诗经》。他从《诗经》的版本、与河间的渊源、在河间的传奇故事讲起,讲述《诗经》流传于世的艰辛及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在场的观众听讲解、记笔记,徜徉在《诗经》的情境里。    

  河间是诗经故里,作为诗经故里人,董杰以传诗讲学为乐,把弘扬传统文化、普及和传播《诗经》,当作一种责任和义务。董杰讲诗经,305首均不用看注释,这要归功于他几十年的刻苦努力。他早已将《诗经》吃透,刻进了脑海里。即便如此,每次讲课前,他仍要备课到深夜。为了讲诗经,董杰请人帮忙做了PPT,存储到U盘里。无论走到哪里,只要多媒体投放原文,他就滔滔不绝、绘声绘色地讲起来,有时一讲就是3个小时。    

  授课过程中,董杰会穿插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人文、诗文经典,语言活泼生动、诙谐幽默、接地气,给人以深刻的启示。针对不同人群,他也会采用不同的解读方式,力争使受众都能听得懂、学得会、记得住。2018年,董杰在兴丰农场的广场讲诗经,听众达到1500余人。上到92岁的老人,下到6岁的娃娃,都听得津津有味。    

  在董杰带领下,韩爱华等5人自发成立了一个诗经传播小组。从课件设计、课堂管理、录像到笔记整理等一系列工作,各负其责,对诗经传播起到了推动作用。   

  2017年冬天,董杰得了急性咽炎,仍坚持为大家上课。他讲完课刚回到家,学员们便拿着寸冬、胖大海、杭白菊等中草药赶来看望他。提起这事儿,董杰心里一直热乎乎的。    

  曾经,董杰在石家庄瑞林书院讲了6个月的诗经,有一位来自内蒙古赤峰市名叫张杰的老师,听他的课着了迷。张老师不仅通过电话、微信向董杰学习,还特意从赤峰市赶来听董杰讲诗经,在他家吃住11天。

  代代相传 经久不衰    

  董杰研究诗经,离不开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刚开始讲诗经时,他的孙女、孙子都还小,需要照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把亲家接过来看孩子,到现在,两家人已经在一起过了6个春节。受董杰影响,亲家也喜欢上了诗经,一有空就带着孩子听他讲,小孙女也喜欢唱诵诗经,还会背了很多古诗。    

  自2016年以来,董杰奔走于石家庄、沧州、河间等地20余个单位,义务讲课300余场,讲授诗经涉及篇目近200首,受众12000余人。在国家、省级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在《中华诗词》及多家诗社报刊、网络上发表诗歌600余首。这是荣誉,也是鞭策,董杰‌誓把诗经文化传承当成毕生事业,把河间毛诗文化发扬光大。   

  现在,董杰在在河间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化馆、国欣康养园、兴丰农场乡贤书院开设了《诗经》大讲堂,长期开班授课。还在河间职教中心、第四实验小学和诗经村镇中小学等开展诗经进校园活动。下一步,他将走进河间融媒体中心直播“诗经讲座”,并计划在2021年出版《诗经讲稿》一书。   

  如今,《诗经》已成为了河间的一张名片。河间作为《诗经》的发祥地和传承地,还有很多和董杰一样的老师学者,以弘扬《诗经》文化为己任,一面潜心研究,一面传授传播,让更多的人从不懂、不知、不言,到大声地朗读、背诵,热爱,体会到学习《诗经》的价值和快乐。

关键词:诗经,河间,文化责任编辑:代晴